宇隆科技個人實習心得


黃柏勳 同學 | 2023-01-16

讀者們大家好,我是黃柏勳,目前就讀於逢甲大學工業工程與系統管理學系碩士班二年級,在碩士班一年級下學期時我的指導教授王逸琦教授提供我一個特別的機會,能夠與其他三位同學一共四人共同參與宇隆科技的改善案,在過程中看到很多不一樣的東西,也學到很多不同的經驗,最重要的是學會以不同角度、不同面向去觀察一項作業及一個公司。

來到宇隆科技的第一個月不免俗的當然是先熟悉環境,最一開始我是負責機台換線時間的改善,工程師們非常忙碌,忙到我也不好意思詢問工程師問題,最後當然還是鼓起勇氣詢問,在這邊我就理解到做流程改善是需要一點膽量之外,臉皮也要夠厚,同時也要會與人溝通,在宇隆科技的製造部現場現場觀察了大約一個半月後就被調派到清洗室了。


黃柏勳

逢甲大學工業工程與系統管理學系碩士班
專長是精實管理
台南地區聯合校友會的副主席
主辦大胃王的活動及校園美食週

由於宇隆科技為高度精密金屬加工廠,為了提高產量並縮短生產時間而導致工件過熱,產生型變或劃傷,使不良率提高,因此在加工過程中加入切削油,又因後製程的陽極表面處理,工件不能有油水殘留,因此在陽極表面處理前加入清洗製程,而宇隆科技的清洗室有大量在製品庫存的問題,造成空間狹小、人員行走不易,而我到這個清洗室我馬上就汲汲營營的想要想辦法清除這些在製品庫存,開始計算產品在清洗室內的各種時間,想要找到在清洗當中有哪些浪費可以做消除,找到之後馬上跟主管及老師報告我的想法,沒想到被一口回絕,原因是動線都不明確、設施規劃也不夠好,我提出的方案要怎麼好好執行,雖然有點稍微被打擊到,但我覺得我很幸運有參加這次產學,也鼓勵大家都能去工廠走一趟看看的原因,深入地去看一條產線的運作,有問題就快點提出,我們在課本學習很多知識,但是到工廠後又如何實際運用,像我自己的問題就是想一步登天而忽略掉最基礎的動線規劃設施規劃,課本只會告訴你成功的案例,但到工廠來是一步一腳印,有提案就有被駁回的可能,而被駁回的部分反而成為我的經驗值。

接下來的日子就先改善現場的動線以及設施規劃,首先在清洗室現場區分現場的用具是否需要,這邊需要和現場清洗人員溝通,而對他們來說有些用具從他們剛開始來上班就擺在這裡了,所有東西他們都認為應該留下,但如果所有工具都需要,那就沒有任何改善空間了,因此我改為丟掉壞掉的工具,使用頻率低的工具則是丟掉那些稍有瑕疵的,以此來控制工具數量,除此之外也規劃了工具的置放空間,並且規定所有出現在清洗室的物品(包含工具、桌椅、在製品)的擺放位置。

左圖為改善前 右圖為改善後

讓動線明確之後下一步我決定著手於現場找尋料號時間過長的問題,宇隆科技每天生產量很龐大,他們產品各式各樣且供應給許多不同的廠商,現場人員每天清洗前必須在一堆在製品當中尋找今天要清洗的料號,在改善前每天需要三十到四十分鐘的時間來進行前置作業,藉由現場觀察我發現前置時間長是由於尋找料號必須翻看流程單,而流程單的字體小,又因油汙常常把字弄髒,導致看不到字,同時又因為庫存太多導致人員需要不斷的搬運物料,重複拿取直到找到當日須清洗料號為止,而我的改善方法是在料號膠框邊使用夜市廣告雙向夾夾住,並填寫該膠框是乘載什麼料號,並在入庫時做好分類,這個小改善直接將前置時間縮短至十到十五分鐘,大約減少了六成的時間。

▲左圖為改善前 右圖為改善後

最後我改善的議題是清洗室未掌握產能,由於每個料號大小形狀不同,潔淨度不同等問題,造成每個料號使用的清洗載具及時間和清洗藥劑有所不同,導致清洗室從來沒有真正被掌握過產能,而我的改善方式是一一詢問每個料號的資訊,包含清洗時間、清洗藥劑、清洗載具上擺放個數及清洗載具上擺放個數,訂出一個標準後才好計算產能,並且在清洗室擺放一個目視管理看板,目視看板的資訊包含當日清洗料號、清洗藥劑,預計清洗量、完工數、清洗載具、清洗時間、清洗載具上擺放的單位個數,並由現場人員填寫,如此一來可以看到清洗室的清洗狀況。

目視管理看板

確認所訂定的標準作業可運行後,我利用EXCEL的函數將所有資訊寫入後,做了一個小表格讓主管做生產排程時參考,只要在左手邊的下拉式選單填入欲清洗的料號就可以得出時間,雖然這樣的改善掌握的產能還不是很精確,但已經比原先完全沒掌握好很多了。

▲目視管理看板

最後,我還是鼓勵各位如果有機會就到工廠實習看看,不管是什麼樣的公司,不同公司會遇到不同問題,只有一個問題會重複,那就是”溝通”,跟主管報告進度,還記得那時候報告時對面坐著三位課長、兩位經理、一位協理、一位副總經理、一位總經理,只有在學校報告過的我何德何能在這些人面前讓他們聽我的報告,這真的在練習膽量,另外,在執行任何改善之前都必須到現場跟人員了解狀況,現場人員肯定不希望改變,主管就是要看到改變,兩者之間如何權衡,我在改善的過程當中總是被告知我太替員工著想,許多改善的事項總是為員工妥協,所以每次下班我都會跟自己好好對話,如何能再對員工強硬一點,要求他們改善,索然上述的改善都不算困難,但要所有人配合才是困難所在,所以真的強烈建議大家都到工廠看看,會發現最難的不是課本上的OR裡的等候線理論,而是跟所有人的溝通,也特別感謝這次機會,感謝這次改善過程中老師的幫助及宇隆科技主管的支持,也給我一定程度上犯錯的空間,在產學合作當中真的學到很多課本沒學到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