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第三個職場
父親的第三個職場
前言
尋根過程中,發覺家父王麟 的一生,有如臺灣光復後的工業發展足跡,他經歷過臺灣機械造船公司改組的歷程1,未能發揮所長,在臺灣機械公司渡過了青春的歲月,碰上了無奈的事件,選擇了自己的路2,於民國55年進入第三個職場-金屬工業發展中心(簡稱金屬中心),是個機緣,也是他最能發揮的時光,高齡55還奉派去美國研習半年,研究當年最夯的MTM法,替金屬中心取得講師資格,回國後加以發揚光大,提升企業競爭力,直到國68年屆齡退休,服務了14年,可說是倒吃甘蔗,越挫越勇,畢生奉獻在寶島台灣。
王士珍 先生
◆臺灣核能安全資深研究員
經歷
◆曾於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服務,專精於核能電廠模擬分析與嚴重核子事故處理
金屬工業發展中心簡介
金屬工業發展中心(簡稱金屬中心)成立於民國52 年 10 月,其目標為促進金屬工業之加速成長及健全發展,主要內容為工業現況調查、推動相關產業發展、技術引進、國外技術研習等,主要活動為訓練、推廣與諮詢服務,由國際勞工局的工作小組專責指導及協助執行。
當時在招聘進來的職員,都是國內退休的機械精英,包含中國生產力及貿易中心的舒揚鈇,台機公司的傅次韓、楊道專,60兵工廠的朱柏林、陳永棟、許壽彭,台鋁公司的王大倫等。
金屬中心成立之始,由聯合國特別基金予以協助,並以國際勞工組織為執行機構,其目的在於引進技術,促進金屬工業之成長與發展,使其具備國際市場良好之競爭能力。國際勞工局的工作小組陸續派遣外籍專家25人來台指導,專長包括工業工程、在廠訓練、職業訓練、管理發展、工業設計、小企業發展、鑄造、鑄鋼、壓鑄、市場、內燃機、金屬表面處理、工具機、精密量測、熱處理、、等,金屬中心派專業工程師為各外籍專家的對等人員,配合工作,藉以引進科技新知及技術,以培養工業界人才,此外,國際勞工局也提供獎學金供我國專業人員出國研習新技術。
民國55年金屬中心招聘工業工程師,擔任國際勞工局英國籍工業工程專家 P.P.Colborne的對等工程師(Counter part,55.5.29-57.5.31),當時家父剛自台機公司退休不久,天時地利人和,蒙貴人相助,於民國55年上半年進入金屬中心服務,擔任國際勞工局英國籍工業工程專家 P.P.Colborne的對等工程師(Counter part,55.5.29-57.5.31),民國55年6月,金屬中心下設工業工程小組,包括許壽彭、陳永棟、王麟等3位專家。
進入金屬中心
金屬工業發展中心是家父的第三個職場,家父於民國54年底自台機公司退休,適逢金屬工業發展中心招人,因緣際會,於民國55年(1966)進入位於楠梓的金屬工業發展中心服務,擔任國際勞工局英國籍工業工程專家 P(Peter). P. Colborne 的對等工程師(Counter part,55.5.29-57.5.31),在擔任Colborne先生對等工程師期間,雙方互動良好,由於父親在臺灣機械造船公司基隆造船廠第一造船所主任二年的經歷1,加上臺灣機械公司企劃組主任、副廠長等職務十八年的豐富經驗,甚獲對方稱許,Colborne先生常說父親的經驗不比他差;民國57年(1968)10月,「金屬工業發展計劃」圓滿完成,外籍專家陸續回國,其後移交給中華民國政府繼續運作,父親繼續留任,為促進台灣金屬工業之成長與發展而努力。
臨危受命
民國57年10月工業工程小組,擴充為工業工程組,人數由3人擴充為6人,許壽彭擔任主任,民國57年國際勞工局提供一個工業工程的名額,為期半年,去美國研習一門嶄新的方法時間衡量(Method Time Measurement, MTM)課程,當時奉派參加的是許壽朋主任,然而許主任沒能通過講師資格考試,無法在台授課;父親臨危受命於民國58年10月再次奉派去美國H.B.Maynard公司進修這門MTM課程,時年55。
老而彌堅
在H.B. Maynard公司研習了半年,由於經驗豐富,外文能力強,個性開朗,研習期間,表現優異,倍受讚揚,半年後順利通過資格考試,於1970年5月獲得遠東(亞洲)區第一位MTM Licensed Instructor (MTM法講師資格)。
▲在H.B. Maynard公司與講師及學員合影
▲獲得MTM法講師資格證書
十九世紀初,美國就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國家,西屋公司的HB Maynard等三位先生,發展了一套Method Time Measurement (MTM法),並在密西根大學成立MTM協會。
方法時間衡量(MTM法)簡介
方法時間衡量是工作研究的較新技術,簡稱MTM,英文名稱為Method Time Measurement。MTM法能制定作業標準時間,提高生產線的效率及產量,是現代化管理最重要且最具實效的新技術。
此法是按基本動作單元(足動、腿動、轉身、俯屈、跪、站、行、手握)和執行因素(伸手、搬運、旋轉、抓取、對準、拆卸、放手)設定作業時間標準及查定正常作業時間,制定作業標準時間;分析方法較為複雜,但是精度較高。
適用範圍廣泛,大多數工作均可透過MTM法,查找、計算出作業時間標準。
MTM的優點:
MTM法可在操作之先,即能加以衡量,訂出時間標準,算出產量,選擇最優之方法,而不須浪費時間與財力於各個方法之實驗。
MTM訓練容易,準確度高。
在台推廣MTM的成果
家父於民國59年返國後,在工業發展部擔任工業工程組主任,將MTM技術引進台灣,培育英才,發揮所長,並在全省各地推廣MTM法,去過各工廠、大學,包括逢甲大學、中原大學、東海大學、通用器材公司、中科院、楊鐵、台北、台中市、高雄市等地開班,輔導各工廠,提高生產量,提升國內工業水準,服務期間,專長獲肯定,成效斐然。工業工程小組成立於民國55年6月,民國57年10月擴充為工業工程組,人數由3人擴充為6人。MTM的優點有二,其一可用MTM實施方法工程,其二MTM 訓練容易,準確度高。後續又派了幾位年輕人參加該課程,取得講師資格,接受新的MTM技術,讓MTM在台灣欣欣向榮。
應用MTM的成果:
案例:協助東元電機公司小馬達生產線提升產量3 ,採用MTM法測定每個工人操作的時間標準,繼而算出每日生產量應為300件,檢視11位工人之時間標準,針對時間標準較長的第7位,建議改用氣壓扳手,降低時間標準,每日生產量增加至400件,結果生產量由每天220件,增加至400件,提升率為81.8%;改善生產工作方法、提高生產力、降低成本3 。
開班授課推廣MTM的應用:
到民國72年,金屬工業發展中心總共開了69班的MTM訓練課程1 ,訓練了1427人,其中以MTM-1班最多,54班、1240人,大部分是家父開的,對於台灣的中小型企業,貢獻良多。
▲金屬中心MTM班訓練成果
▲金屬中心MTM班結業證書
奉獻國家
父親在美研習期間,成績優異,於民國59年6月自美學成返台,返國後,在工業發展部擔任工業工程組主任,將MTM技術引進台灣,培育英才,發揮所長,並在全省各地推廣MTM法,去過各工廠、大學,包括逢甲大學、中原大學、東海大學、通用器材公司、民國65年應邀到中科院講授MTM法,其後又在楊鐵、台北、台中市、高雄市等地開班,輔導各工廠,提高生產量,提升國內工業水準,服務期間,專長獲肯定,成效斐然。工業工程小組成立於民國55年6月,民國57年10月擴充為工業工程組,人數由3人擴充為6人。MTM的優點有二,其一可用MTM實施方法工程,其二MTM訓練容易,準確度高。後續又派了幾位年輕人參加該課程,取得講師資格,接受新的MTM技術,讓MTM在台灣欣欣向榮3 。
後來工業工程組改名工業服務組續任主任,於民國68年退休,退休後擔任顧問,繼續奉獻所長。
▲父親和工業工程組年輕的同事到澄清湖郊遊
▲通用器材公司致贈的紀念品
▲作育英才
▲逢甲大學工業工程系致贈的紀念品
在職期間,前二年協助英國專家,引進國外管理技術,調查國內企業現況,推動產業發展,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往後於民國58年,奉派到美國H.B. Maynard公司,研習最新的工業工程技術MTM法,學成歸國後,則致力於推廣MTM法的應用,測量標準工作時間,改善生產線的排程,優化生產線,提升產量,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奉獻國家
父親在美研習期間,成績優異,於民國59年6月自美學成返台,返國後,在工業發展部擔任工業工程組主任,將MTM技術引進台灣,培育英才,發揮所長,並在全省各地推廣MTM法,去過各工廠、大學,包括逢甲大學、中原大學、東海大學、通用器材公司、民國65年應邀到中科院講授MTM法,其後又在楊鐵、台北、台中市、高雄市等地開班,輔導各工廠,提高生產量,提升國內工業水準,服務期間,專長獲肯定,成效斐然。工業工程小組成立於民國55年6月,民國57年10月擴充為工業工程組,人數由3人擴充為6人。MTM的優點有二,其一可用MTM實施方法工程,其二MTM訓練容易,準確度高。後續又派了幾位年輕人參加該課程,取得講師資格,接受新的MTM技術,讓MTM在台灣欣欣向榮。
退休歲月
父親退休後,與大哥同住,含飴弄孫,父、母親晚年均由大哥、大嫂奉養,父親身體一向硬朗,80歲時沒有服任何藥物,然而83歲時,被診斷出胃癌,把胃切除,術後每三個月回診,體力恢復後,他還是每天走路,自行搭公車去高醫回診,期間,我常回去看他,陪伴回診,當時慶幸有這麼一位開朗的父親。
結語
在尋根的過程中,發覺父親的一生,有如臺灣光復後的工業發展足跡,他曾經是第一屆公費生,赴美習造船,返國後到臺灣機械造船公司服務,擔任第一造船所主任,學以致用,報效國家,然而在臺灣機械造船公司改組的歷程中,卻被調到臺灣機械公司服務,離開了專業,這是國家的損失,在臺灣機械公司期間,發展了他的抱負,後來遇到了不適任的上司,選擇了自己的路,服務期滿後,自臺機公司退休,因緣際會,在第三個職場,得以發揮,首先配合英國專家,吸收國外經驗,提升企業的競爭力,隨後,高齡赴美進修,研習最新知識,獲得逺東區第一個MTM法講師資格,回國後各地推廣MTM法的應用,提升國內工業工程水準,老而彌堅,奉獻國家,愈挫愈勇地過了一生,最後以89高齡辭世,僅以此文表示對父親的懷念。
作者父親簡介
王麟 先生
臺灣工業發展資深工程師
經歷
曾於台灣機械造船公司服務專精於造船技術
曾於台灣機械公司服務專精於機器製造
曾於金屬工業發展中心服務專精於工業工程
曾在美國H.B. Maynard公司進修獲得遠東地區第一張MTM法講師資格
推廣MTM法至台灣多個工業領域,對提升生產效率與競爭力有顯著貢獻
引用書目
王士珍,臺灣機械造船公司改組歷程探討,傳記文學 第一一九卷 第五期,二○二一年。
王士珍,臺灣機械公司成立初期及糖化過程的探討,傳記文學 第一二二卷 第一期,二○二三年。
二十年來之金屬工業發展中心,一九八三年。
50周年紀念專刊-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二零一三年。https://www.mirdc.org.tw/Page.aspx?ID=eccffaab-ade9-49b6-9f6f-59a82af059a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