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報導

進擊的備審


文 / 張曉筠 老師

隨著統一入學測驗告一段落後,同學們紛紛投入到作品集製作、備審及面試的準備上,對許多同學來說,第二階段往往都是另一個重要階段,可讓第一階段成績稍為落後的同學有機會扳回一城;但也有同學第一階段成績很高而前功盡棄,導致無法順利推甄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學校,因此若能在準備書審資料及面試時把握到精髓,上榜指日可待!


一、觀念的建立

推薦甄試勝出的關鍵因素有哪一些呢?

(1) 成績還好但社團經驗豐富

(2) 成績還好但志工經驗豐富

(3) 成績還好但實作經驗豐富

(4) 成績還好但筆試有把握

(5) 成績還好但實作經驗豐富

(6) 成績還好但專業證照豐富

(6) 能夠找出錄取自己理由的人

首先,同學要先想想並問問自己:「當大家在第一階段條件或同質性差不多的時候,自己又有哪些優勢?」、「自己的賣點在哪?」然而,現在許多大學除課業成績外,更著重學業以外的表現,這些學業以外的不論是顯性或隱性的特質,都可以從你的多元表現中得知一二,如:社團活動經驗、自主學習計畫與執行成果、擔任幹部的經驗、競賽表現、特殊優良表現等,因此,適合度高的學生比成績好的學生更易被看見,

如(表一)。


同學們在個人申請的學系選擇亦可把握以下重點,如(表二):

二、書審高分要素:專業 + 興趣 + 活動 → 目標校系

「除了成績,我還有什麼?」是不論報考哪一個系所的考生們都會遇到的問題,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工學院院長楊文都教授說:「大部分都是沒有系統,內容不夠充實,另外因為沒有系統,審查老師不能夠去檢視他的成就,尤其是他不能夠凸顯出他的優點與特色或賣點。」因此對於參與過的專題、實作等,要盡力凸顯成果及自己真正有貢獻的地方,並具體點出自己發揮、收穫之處,最好可以多記錄心得,反芻思考。

台科大機械系王朝正教授指出,備審的重點不外乎是展現出「自己為何選擇該科系」的動機,並讓審查委員知道「為什麼一定要讓你進入該科系就讀」的理由,簡言之,就是呈現自己的興趣、能力是和該科系的要求相符,才不至於寫出毫無重點的通篇流水帳。在撰寫自傳、讀書計畫時一定要寫出你的特長,並且一定要扣合著你的「申請科系動機」,另外也可將「申請科系動機」相關性較高的內容篩選並排列出來,再進行撰寫,書寫時應把握「去無存菁」的觀念,才能讓教授清楚明白看見你與該科系的配適程度,才不會浪費教授的時間看你的書審,卻又看不到重點,最後反而對你印象大打折扣。

三、讀書計畫基礎結構

讀書計畫不是天馬行空的想像,而是具體的告訴教授如果你被錄取後,大學四年的生活會如何規劃,以及大學畢業後的規劃,因此內容便會涵蓋:(1)專業能力上不足與補強 (2)學習目標的修正 (3)學校資源的運用,如(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