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依據:
一. 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 107年12月「2030 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
二. 教育部:
1. 教育部101年11月1日臺語字第1010196705C號令「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推動臺灣母語日活動實施要點」、教育部101年5月15日臺國(二)字第1010074428C號令修正發布「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暨教育部103年11月28日臺教授國部字第1030135678A號「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
2. 國民教育法第11條:「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教師應為專任。但必要時, 得依法聘請兼任教師,或聘請具有特定科目、領域專長人員,以部分時間擔任教學支援工作。」
3. 教育部 109 學年度提升國民中小學英語教學成效計畫。
三. 教育局:
1. 新北市 108-111 年度國小推動英語教育工作計畫。
2. 依據新北市國民中小學推動本土語言教學中程計畫。
3. 新北教國字第 1091348397 號公文
貳、目的:
一. 鼓勵學生學習、運用各種臺灣母語、英語或新住民語,增進各族群間的瞭解、尊重、包容 及欣賞,奠立臺灣母語於相關領域課程中之基礎,推展並營造臺灣國際語言優質環境。
二. 融合九年一貫各領域課程及108課綱,落實本土化教學,讓學生皆能在國際語言日活動中做深度學習,深刻感受國際語鄉土語言之美,進而建立愛護鄉土、放眼世界、關懷社會與自然之人本情懷。
三. 培養學生對各族群文化的了解與尊重,使之皆能以開闊心胸、宏觀視野,了解、欣賞臺灣各族群語言、文化、傳統技藝之精髓,使其能尊重多元文化,促進社會和諧。
四. 落實國際語言教學,增進學生說國際語言的能力。
參、實施對象:本校全體學生。
肆、實施時間:每週星期二。
伍、實施內容:以英語、母語(閩語、客語、阿美語、布農語)、新住民語(泰語、越語..等)
陸、教學目標
一. 近程目標:
(一) 與家長達成共識,108年課程實施後,英語、本土語言及新住民語為學童必修及選修課程。
(二) 學生對於英語、本土語言及新住民語之俚語、歌謠等能琅琅上口。
二. 中程目標:
(一) 學童能用英語、本土語言及新住民語說出各種語詞及物品名稱。
(二) 學童能用英語、本土語言及新住民語做簡單交談。
三. 遠程目標:
(一) 學童能用英語、本土語言及新住民語與家長、師生交談。
(二) 學童能用英語、本土語言及新住民語說故事、表演歌謠、舞蹈、辯論等。
(三) 能正確分辨語音、詞彙、語意十個以上。
柒、實施原則:
一. 生活化:藉由日常生活中之英語、母語、新住民語交談,增進國際語言溝通能力。
二. 趣味化:透過遊戲方式,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培養學生熱愛英語、母語新住民語的情操。
三. 隨機化:採用隨機教學,增進師生國際語言的能力。
四. 普及化:透過國際語言教學,將國際語言普遍推廣到每位學生。
五. 環境化:透過環境的規劃,將國際語言融入校園中。
六. 統整化: 在各領域教學中適時應用國際語言解說。
捌、推動小組:
玖、實施方式:
一. 本土語及新住民語:
(一) 學生填寫選修本語言意願調查表,經家長同意簽章繳回。
(二) 一年級新生則於入學之學年度新生報到當天,請學生及家長共同填寫選修 本語言意願調查表,經家長同意簽章繳回。
(三) 選修類別可考量父母親使用或學生有興趣學習之語言,自由選修,惟應持續
(四) 學習至少一學年方得更換類組。
二. 英語:依據108課綱為必修,新北市市定課程(英轉)
三. 落實教學課程
(一) 訂每週二為國際語言溝通日。
(二) 國際語言日當天上課時除專有名詞或專業術語外,應以國際語言對答為原則。
(三) 進行國際語言如傳統歌謠、俚語等教學,設計有趣活動結合,提高學童學習興趣。
(四) 設計與國際語言文化有關之闖關活動內容。
四. 融入課間活動
(一) 國際語言日當天下課時間及日常生活對話、打招呼、接待訪客等,鼓勵以國際語言應對。
(二) 週二兒童朝會由教師或學童上台主講英語、本土諺語或新住民語、歇後語、謎語等內容
(三) 晨光時間、午餐、打掃、放學等時間播放國際語言(英語、閩南語、客語、原民語、國語、新住民語)歌謠、台灣民謠、童謠等,供全校師生聆賞。
五. 營造國際語言情境
(一) 將國際語言教學融入本土語教學中,教室情境佈置可配合國際語言教學增闢國際語言專區。
(二) 佈置有關國際語言教學資源區、設置網路專區、規劃國際語言教材專櫃等活動,充實國際語言之教學資源。
六. 辦理競賽活動
(一) 結合校內語文競賽,辦理閩南語、客語之動態演說、朗讀等競賽活動。
(二) 踴躍參與校際英語、客語、閩語歌謠比賽。
拾、教材選用
一. 各年級可購買課本或自編(英語、台語囡仔歌、傳統唸謠、俗語...)。
二. 教材依教育局頒訂教科書選用注意事項,選擇適用的英語、本土語言新住民語教材,並由校內課程發展委員會審查通過後使用。
拾壹、師資
一. 閩語:
(一) 以通過中央辦理之本土語言能力認證者為佳,具備 36 小時以上進階培課程、曾修習相關學分領有證書,或具有本土語言教學知能經學校認定教學
(二) 成效優良者之校內教師為主,外聘本土支援教師為輔,另可諮詢具相關專長耆老或親師進行合作教學。
二. 英語:
三. 師資培訓:
(一) 參加校外研習活動(含不定期進修及專業語言認證)。
(二) 辦理本土語言研習活動,邀請專業老師入校擔任講座。
拾貳、預期成效:
一. 藉由每週一日之臺灣母語日活動,將母語適時、適量融入學校生活中,深 化鄉土語言教學的學習內涵,並融入各科教學之中,擴大母語使用空間。
二. 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接納、尊重各族群之語言、文化、藝術之豐富內涵及其生活方式與文化特質,進而為母語傳承進行有效之紮根工作。
拾參、評鑑
透過活動、表演、實作或學習檔案評量方式進行;教師教學檔案、公開授課、課
發會檢核修正與建議。
拾肆、本計畫經校長核可後實施,修正時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