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教育

1.本科以「教甚麼、考甚麼」為中心,重新規劃課程,制定了各級考核目標,使學生清清楚楚在高中三年的不同階段,將會學甚麼、考甚麼,使通識科成為一個「有得讀,有得溫」的科目。當學生知道要讀甚麼,溫甚麼時,的確大大提高了學生研習通識科的積極性及自信心。

2.科組制定了明確的目標,亦致力帶動學習型團隊文化,與科組老師一起借鑒其他學校經驗,引入新的教學法,同時藉評改公開試經驗分享,提高同事的信心及專業水平。

3.本科教材生活化、多元化。在設計教材時,利用生活上的不同的素材,視聽兼備。如在教授今日香港身份認同議題及文化全球化等議題時,選用了不同的流行曲、廣告、電影片段及二次創作等不同類型的資料,提升學生興趣,有效幫助他們分析香港人身份認同的轉變,及文化全球化的現象。

4.在課堂設計上,則利用小組討論等協作活動,讓學生能在同儕之間「生生互動」,然後進行匯報,還課堂給孩子,建構知識,訓練批判性思維,而老師從中擔當著關鍵角色,協助學生組織知識,把學生的集思討論概念化 ,做好總結。

5.本科有系統地安排同學三年所學,確保同學都能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掌握所有技能。本科制訂了各級考評重點,在中四第一學期教授「描述數據」題型,第二學期教授「指出及說明」題型,第三學期教授「資料互證」題型。在中五第一學期教授「正反論證」題型,第二學期教授「持分者衝突」及「建議」題型,第三個學期教授「比較」及「評估」題型。中六則就所有題型再進行鞏固。按照不同階段,所有的家課及堂課都集中訓練不同的技能,考評亦配合所學,學生清楚不同階段的學習重點,知道正在學甚麼,將會考甚麼,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及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