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學心理學系畢業的于瑄,基於對媒體出版與 AI 應用的熱情,決定加入巨思文化的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擔任「實習成長暨AI應用編輯」一職。
為何選擇加入巨思?
于瑄參與過社會創新提案競賽,也曾投入其他組織的行銷企劃實習。她嘗試了多個工作,卻始終未放棄對媒體與出版業的興趣。
「巨思是我看過把實習計畫寫得最清楚的媒體業公司,所以我在找實習的第一印象就很好。」于瑄回想,「後來我的導師也說,每年巨思都會收到過百封的履歷,我想能吸引這麼多人的公司,一定代表它對實習生的規劃,或是對外的行銷宣傳很成功。」
于瑄發現巨思文化的其中一個職缺「實習成長暨AI應用編輯」,恰巧與自己未來研究所想深耕的 AI 領域不謀而合,於是便投出履歷,希望能了解企業如何結合 AI 與日常工作,學習更多 AI 與數據分析相關的技能。
面談經驗分享
「這裡會希望你認識整個巨思文化,所以建議大家準備面談時,不要只瞭解自己應徵的那個品牌,而是對三刊雜誌(《經理人》、《數位時代》、《Shopping Design》)做整體的功課。」面談前,于瑄原本以為會被問許多技術性問題,還特別加強了自己對 AI 與經理人的認識,想不到被問更多的是實習動機、對巨思文化的瞭解,以及履歷的過去經驗,瞭解自己從中得到的學習與收穫。
于瑄也建議所有想加入的夥伴,務必要花心思準備履歷,釐清自己從過去經驗得到的收穫,面試前也要對巨思做足認識的功課。
「這裡期待加入經理人的實習生,能真正對商業議題感興趣,並抱有創新、挑戰的精神。」以于瑄自身為例,除了過去的行銷企劃實習,讓面試官瞭解她有SEO操作經驗外,曾參與的社會創新提案讓面試官看見了她勇於解決問題的行動力,使她順利成為巨思文化實習生的一員。
工作經驗分享
實習成長暨AI應用編輯的工作內容主要可以分為三部分:
01. AI Podcast 產製與優化
實習成長暨AI應用編輯平常主要的工作就是定期製作 AI 主播何立惟的 Podcast〈每日聽管理〉,包含初步的選稿潤稿,到聽感優化、生成語音,以及最後的上架。除此之外,為了讓何立惟的品牌形象能持續優化,預計未來也會開始蒐集使用者經驗,進行量化的問卷分析與質化的讀者訪談。
02. 流量分析與GA 報表製作
于瑄也在這裡學習使用 Google console 等工具,分析經理人的網站流量、製作GA 報表。她需要在每週週會與部門夥伴報告當週的流量成效,除了當週的重大新聞焦點外,她也會分享其他媒體在同一新聞的不同切入角度,與大家一起思考接下來的選題方向。
03. 工作流優化
于瑄認為用戶成長中心是一個願意給予嘗試空間的環境,比起要求每個人跟著既定的SOP操作,更鼓勵大家抱有如前文所述的「創新」與「挑戰」的精神,持續優化工作流。例如,于瑄曾協助團隊將 SEO每月檢討的表單優化,透過結合ChatGPT進行的關鍵字主題分析,與 Excel 公式進行數據分析。原本需要兩個成員合力製作的表單,變得更加自動化,至少減少了一半的製作時間。
那如何用一句話形容巨思?「鼓勵我們勇於學習跟挑戰,就是擁抱創新吧。」于瑄解釋,其實保持原有的方法工作很簡單,但巨思並不滿足於此。比起維持既有的作法,這裡更相信創新的價值,期許每個人能不斷突破成長。
實習收穫與學習
提到這幾個月以來的成長與收穫,于瑄首先分享,巨思提供很好的平台去應用、學習行銷專業工具。其次,這裡也能實際瞭解媒體工作者的日常,滿足她對於媒體與雜誌業的認識與想像。
「還有我覺得部門的 Mentor 很支持我做各種嘗試,例如我可能說想做使用者體驗分析,或是想瞭解 AI 產品的其他可行性,他就會陪我一起從 0 到 1 展開新的專案,帶我釐清最終成果應該長成的樣貌。」陪伴式成長的學習環境、媒體工作的實務認識,以及自由的發揮空間,幫助于瑄在種種任務中快速成長。
她也在挑戰自我的過程中,感受到極大的成就感。無論是能獨立在部門例會分享目前的流量觀察與分析、自己負責的 Podcast 上線,或是見證自己提出的專案從落地到成形,都讓她在工作中找到價值與意義。在巨思,每個人的意見與聲音都值得被聽見。
如果你也想成為巨思的夥伴,歡迎點擊下方連結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