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列黑.A.阿布日科索夫,1928年出生於前蘇聯莫斯科,俄國和美國雙重國籍。1951年在莫斯科物理問題研究所獲物理學博士學位。美國伊利諾伊州阿貢國家實驗室傑出阿貢科學家。他成功地從理論上解釋了二型超導體同時具有超導性和磁性,即在強磁場中仍具有超導性能的現象。
維塔利.L.金茨堡1916年生於莫斯科,現為俄羅斯公民。他在莫斯科大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曾任俄羅斯莫斯科P.N. LEBEDEV物理研究所理論室主任。他在上世紀50年代與一些科學家率先提出了有關二型超導體的理論。
安東尼.J.萊格特1938年生於倫敦,現擁有英國和美國雙重國籍。他在1964年獲牛津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現為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分校教授。萊格特在上世紀70年代提出了解釋原子在超流體狀態下是如何相互作用和排列的重要理論。 瑞典王家科學院將20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對超導體和超流體理論的先驅性貢獻」。美國伊利諾伊州阿貢國家實驗室的阿列黑.A.阿布日科索夫(Alexei A.Abrikosov),俄羅斯莫斯科P.N.列別捷夫物理研究所的維塔利.L.金士伯格(VitalyL. Ginzburg),和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本那-香檳分校的安東尼.J.萊格特(Anthony J.Leggett)三人共同獲得這一獎項。 無阻之流
三位物理學家在兩種量子物理學現象:超導性和超流性中作出了決定性的貢獻。超導材料用於諸如醫學檢測中的磁共振成像和物理學研究中的粒子加速器。超流液體的認識能使我們更加深入洞察物體在極低溫度極其有序狀態時的行為。
在低溫(絕對零度以上幾度)時,某些金屬能讓電流不受阻抗地通過。這些超導材料還有全部或部分的抗磁特性。那些全面抗磁的叫I型超導體,一項解釋它們的理論被授予197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http://www.nobel.se/physics/laureates/1972/index.html)。這項理論的基礎電子形成配對,已是被證實的事實,但它並不能充分地解釋技術上絕大多數重要材料的超導性。II型超導體允許超導現象和磁場同時存在,在強磁場中仍能保持超導性。阿列黑.阿布日科索夫在理論上成功地解釋了這種現象。他的出發點是維塔利
.金士伯格和其他人業已成型的一種I型超導體理論,並將其推廣到對II型同樣有效。雖然這些理論成型於1950年代,但是它們在全新性質材料的快速發展中再度變得重要。現在人們能製造在更高溫度更強磁場中具有超導性的材料。
液氦能變成超流體,即它的粘滯性在低溫時消失。稀少的同位素氦-3原子必須形成類似於金屬超導體電子對那樣的原子配對。安東尼.萊格特在1970年代提出了決定性的理論模型,解釋了原子們如何相互作用,如何成為有序的超流態。近來的研究顯示這個有序態如何轉向混沌和湍流,這是經典物理學所沒有解決的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