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發現氦-3中的超流動性
戴維.李 奧謝羅夫 R.C.裡查森
199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紐約州伊薩卡(Ithaca)康奈爾大學的戴維.李(David M.Lee,1931--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大學的奧謝羅夫(Douglas D.Osheroff,1945-- )和R.C.裡查森(Richard C.Richardson,1937-- ),以表彰他們發現了氦-3中的超流動性。
這三位低溫物理學家原來是康奈爾大學一個低溫研究所組的成員。戴維.李1952年在哈佛大學獲碩士學位,1959年在耶魯大學獲物理學博士學位,然後到康奈爾大學任教,以後就一直留在那裡,1968年成為正教授。
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激光冷卻和陷俘原子
朱棣文 科恩、塔諾季 菲利普斯
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加州斯坦福大學的朱棣文(Stephen Chu,1933-- ),法國巴黎的法蘭西學院和高等師範學院的科恩-塔諾季(William D.Phillips,1948-- ) 以表彰他們在發展用激光冷卻和陷俘原子的方法方面需哦做的貢獻。
激光冷卻和陷俘原子的研究,是當代物理學的熱門話題,十幾年來成果不斷湧現,前景激動人心,形成了分子和原子物理學的一個重要突破口。.
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分數量子霍耳效應的發現
蘇克林 施特默 崔琦
1998年諾貝爾物學理獎授予美國加州斯坦福大學的勞克林(Robert B .Laughlin,1950-- ),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與新澤西州貝爾實驗室的施特默(Horst L.Stormer,1949-- )和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大學電氣工程系的崔琦(Daniel C.Tsui,1939-- ),以表彰他們發現了一種具有分數電荷激發狀態的新型量電子流,這種狀態起因於所謂的分數量子霍兒效應。量子流體早在研究極低溫度狀態下的液氦和超導體時就已有所瞭解。在這些領域裡,已經有好幾位物理學家獲得過物理學獎。
例如,卡末林-昂內斯由於液氨的研究和超導電性的發現獲19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郎道由於液氨和超流理論獲196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巴丁、庫伯和施裡弗由於提出超導電性的BCS理論獲197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卡皮查由於發現氦的超流動性獲197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柏諾茲和繆勒由於發此案高溫超導獲198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戴維.李、奧謝羅夫和R.C.裡查森則因為發現氦-3的超流動性獲199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這麼多的物理學家受到如此殊榮,說明凝聚態物理學在20世紀有極大的發展,而低溫和超導在這一領域內又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分數量子霍爾效應正是繼高溫超導之後凝聚態物理學又一向展新課題。
199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亞原子粒子之間電弱相互作用的量子結構
胡弗特 韋爾特曼
199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兩位荷蘭科學家傑拉爾杜斯·胡弗特和馬丁努斯·韋爾特曼,以表彰他們在理論上解釋了亞原子粒子之間電弱相互作用的量子結構。
200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半導體研究的突破性進展
若爾斯阿爾費羅夫 基爾比 赫伯特克勒默
200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三位科學家,表彰他們在移動電話及半導體研究中獲得突破性進展。他們分別是俄羅斯聖彼得堡約飛物理技術學院的若爾斯阿爾費羅夫、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赫伯特克勒默和德州儀器公司的傑克S基爾比。 他們的工作奠定了現代信息技術的基礎,特別是他們發明的快速晶體管、激光二極管和集成電路(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