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樹下總是生機勃勃,許多快樂的故事在這裡悄然發生。
酒精墨水畫體驗(照片由仁德文賢國中提供)
記者 林賢雲/台南報導
誰說學習只能在課本裡?臺南市教育局創新推出的「國中技藝或職業試探在地特色課後課程」,讓孩子放下筆記本、走進真實世界,從醫護到農業、從文創到生活技藝,親手摸索未來的可能。自100年度啟動以來,已超過1,600位學生、200多位老師參與,一場場課程化作青春的冒險,也種下無數夢想的種子。
市長黃偉哲指出,教育應該「讓孩子在探索中學習、在實作中成長」,而非被侷限在課本和分數裡。這項計畫鼓勵學校結合社區產業與技職院校資源,開出有趣又實用的課後學習之路。
教育局長鄭新輝也說,學生透過假期或課後課程接觸不同領域,不僅能發掘興趣,也能看見家鄉的獨特產業樣貌,進而培養專業技能與歸屬感。
文賢國中暑假課程請來中華醫事科大與樹人醫專老師帶領學生體驗新生兒照護、長者保健、視光檢測。學生穿上白袍、學習抱嬰與測光,瞬間變身「小小醫護員」,除了增加醫護知識,更讓他們了解「照顧」這件事的溫度與責任。
圖說:至養蜂場認識蜜蜂(照片由南化國中提供)
南化國中則走進田野,以農業為主題。學生親自採蜂王乳、烘焙龍眼乾、製作茶樹精油,聞著花香、滿手果香,感受農人的辛勞與堅持。有人說:「以前覺得農業很辛苦,現在懂得那是技術與智慧的結晶。」
馬賽克拼貼作品創作(照片由白河國中提供)
白河國中與白河商工合作,將蓮花文化化為創意設計。學生操作雷雕機、拼貼蝶古巴特花袋、拼出蓮花馬賽克,每一件作品都帶著青春的創意與手感。孩子們笑著說:「原來藝術離我們這麼近!」
教育局強調,除了課後課程,臺南也透過技職博覽會、小學生技職參訪、暑期體驗營等活動,引導學生發掘潛能、適性揚才。這些學習機會不只是讓孩子「會考試」,更讓他們「會生活」、「敢做夢」。
這股從課後萌芽的學習革命,正讓臺南的孩子在創意與技藝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未來方向。
#臺南教育 #技職體驗 #適性揚才 #文賢國中 #南化國中 #白河國中 #動手學習 #職涯探索 #在地課程 #未來職人 #教育創新 #黃偉哲 #鄭新輝 #青春實作課 #職業試探 #技藝教育
#臺南好學校 #學習無界限 #手作課後班 #創意文創 #教育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