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樹下總是生機勃勃,許多快樂的故事在這裡悄然發生。
記者 林賢雲/台南報導
「如果未來我們的孩子,跟AI聊天時學到的不是自己的語言與文化,那我們的故事會由誰來說?」——這場看似平凡的課堂語言教學,其實是一場守護台灣文化、直面AI時代的國際級戰役。
我們的語言與文化,必須由我們自己來定義,而不是任由他人詮釋。當今多數AI的訓練語料來自國外,如果我們不把自己的文化放進去,未來AI所呈現的台灣,就可能是被外國視角重塑過的版本。唯有主權AI,才能確保世界聽見的,是屬於台灣人自己說出的聲音。
8月12日,國立台南大學李健興教授領軍的研究團隊,在校內舉辦《編碼台灣主權AI》紀錄片預告發布會,同步辦理「AI說台語學英語」實作交流分享活動。這不是一般的教育研討會,而是一場熱血沸騰、科技與文化同框的未來宣言。
演繹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楊蓓薇製作人
這支由演繹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製作的紀錄片《編碼台灣主權AI-台南篇》,2025年勇奪美國休士頓國際影展大金人獎。導演劉信佑與製作人楊蓓薇用鏡頭記錄了台南大學、仁德國小、永福國小、高雄東光國小與真平出版社等單位,如何把生成式AI、語音辨識與台英雙語教學巧妙融合——課堂上,孩子們不是被動聽課,而是與能說台語、英語、日語的AI學伴機器人互動,笑聲與驚嘆聲此起彼落。
評審讚嘆:「多數紀錄片記錄過去,但這部拍的是現在與未來的關鍵時刻。」
國立台南大學陳惠萍校長
國網中心方育斌副研究員
國立台南大學理工學院孫光天院長
台南大學團隊與中研院、國科會、國網中心、教育部、文化部跨界合作,把台英語AI學伴機器人帶進課堂,更帶進家庭。許多原本很少說台語的家庭,因為孩子回家要「教阿公阿嬤用AI」,變得熱鬧起來;連原本害羞的爺爺,也會忍不住和機器人「切磋」台語發音,甚至學幾句英文「炫技」。
「這不是單純的語言學習,而是讓AI從台灣的生活語境長大。」李健興教授說。每一位提供語料、參與互動的人,都是讓AI更懂台灣的工程師。
中研院資訊所黃瀚萱副研究員
國網中心提供超級電腦計算資源,讓語音模型訓練速度飛快。中研院資訊所黃瀚萱副研究員指出,台語的豐富意象與口語表達,如「霧薩薩」在國語裡難以精確翻譯,而這正是台語之美。把這些語言特色教給AI,不只是技術挑戰,更是文化保衛戰。
真平出版社創辦人蔡金安先生
台南大學與真平出版社開發的台英語AI學伴,已登上2025年法國IEEE國際會議與馬來西亞AI Horizon國際工作坊,讓外國學生親眼見證AI如何成為語言與文化的橋樑。
這個計畫不只是「教孩子學台語和英語」,而是透過AI,把台灣的語言、歷史、故事送上世界舞台。從課堂到國際影展,從小學到跨國會議,這是一條把在地文化推向全球的高速通道。
正如導演劉信佑所說:「這是台灣人的故事,由台灣人自己說,讓全世界聽見。」
未來,當孩子們與AI對話時,不只是練英文,而是讓世界用我們的語言認識台灣。這,才是主權AI最動人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