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樹下總是生機勃勃,許多快樂的故事在這裡悄然發生。
記者 范繼如 / 台南報導
`對長期受過敏性鼻炎困擾的民眾而言,流鼻水、打噴嚏、鼻塞幾乎成了生活日常。近年來,一項名為「後鼻神經阻斷術」的新型手術,為慢性鼻炎患者帶來了新的治療希望。臨床統計顯示,經手術後多數病人症狀明顯改善,三年內的平均復發率約為兩成。
手術原理:精準阻斷過敏反應傳導
後鼻神經阻斷術主要透過燒灼、冷凍或雷射方式,破壞控制鼻腔分泌與血管擴張的神經傳導路徑,以達到減少過敏反應的效果。醫師指出,這三種方式在成功率與復發率上相近,治療後可明顯減少打噴嚏與流鼻水等症狀。
目前已完成約 8 例手術案例,多數患者術後恢復良好。由於此項技術在台灣仍屬新型療法,醫界仍持續進行追蹤觀察,以獲得更長期的治療成效數據。
不影響嗅覺、部分患者反而改善
針對民眾關心的嗅覺影響,醫師強調:「嗅覺神經與後鼻神經屬於不同路徑,手術過程不會損及嗅覺,部分患者甚至因鼻腔通暢而恢復嗅覺靈敏度。」
此外,手術對更年期女性或非過敏性鼻炎患者同樣可能有效,但需確認是否有明顯的流鼻水與過敏性症狀,若僅是鼻乾、鼻塞或鼻內乾癢者,則不建議施作。
藥物仍為首選,手術提供新希望
臨床上,多數患者仍以口服抗組織胺為第一線治療。醫師提醒,雖然新一代藥物副作用較少,但對老年人可能造成嗜睡,而藥物僅能控制症狀、無法根治。
對長期使用藥物、症狀反覆發作的病人,後鼻神經阻斷術提供了另一種治療選擇。
恢復快速、照護簡單
醫師表示,手術屬於微創療法,疼痛與出血量極少,多數患者術後即可上班,恢復期短。術後僅需一週內避免劇烈運動或搬重物,無須拆線。
打呼與睡眠呼吸中止症需個別評估
有民眾詢問此手術能否改善打呼與睡眠呼吸中止症。醫師說明,若為輕度睡眠呼吸中止,改善鼻腔通暢確實可能有幫助;但若屬中重度患者,通常涉及咽喉構造坍塌或肥胖等因素,應先接受睡眠檢查,再依個人狀況制定治療方案。
專業建議:18 歲以上再考慮手術
醫師提醒,此手術建議18 歲以上成人施作較佳。兒童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展,部分過敏症狀可能隨年齡改善,年紀過小者可先以藥物或其他方式控制。
醫師結語
醫師強調,後鼻神經阻斷術並非萬靈丹,但對於長期鼻過敏、用藥控制不佳的患者,是一項安全、有效、恢復快的新選擇。他也呼籲患者在術前務必與醫師充分溝通,釐清病因與預期效果,才能獲得最合適的治療建議。
姓名:孫學安
現任: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 耳鼻喉科 主治醫師。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 兼任主治醫師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學士
經歷: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住院醫師、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總醫師
專長:過敏性鼻炎、鼻竇炎、鼻息肉、鼻中膈及下鼻甲手術、鼻竇內視鏡手術、聽力障礙、耳鳴、頭暈、中外耳炎、打鼾與睡眠呼吸中止症、扁桃腺手術、聲音沙啞、喉聲帶顯微手術、上呼吸道感染、頭頸部腫瘤、頸部超音波
🌿 #醫療新知 #後鼻神經阻斷術 #過敏性鼻炎 #微創手術 #鼻水掰掰
👃 #打噴嚏人生 #鼻塞救星 #呼吸順暢 #嗅覺回歸 #鼻過敏治療
💊 #藥物控制無效 #醫療科技 #鼻炎治療新選擇 #鼻子健康 #免疫過敏
🏥 #耳鼻喉科 #鼻過敏門診 #醫師建議 #術後照護 #恢復快
😴 #改善睡眠品質 #睡眠呼吸中止症 #打呼族新希望 #鼻腔通暢 #乾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