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樹下總是生機勃勃,許多快樂的故事在這裡悄然發生。
記者 林賢雲 /台南報導
台南喜樹萬皇宮今(15)日於廟前舉行「龜醮民俗文化季—龜醮祭典法會」系列活動,流傳百年的特色民俗「龜醮」再度登場。這項象徵懺悔與保境安民的傳統,已成為南區喜樹聚落的重要文化符號。台南市長黃偉哲特別親臨現場,為「龜醮仙舟」開光,並感謝萬皇宮與地方信眾的堅持與用心,讓百年民俗得以延續。
喜樹萬皇宮主祀葉、朱、李三府千歲,是當地漁民的信仰中心。相傳清代時,庄民出海捕魚時誤捕一隻大海龜,因生活困苦竟將其宰殺分食。未料海龜原為修行千年的靈龜,死後顯靈降災。吃龜者家中接連發生火災,未食者則安然無恙。
後來萬皇宮三府千歲出面調解,命庄民每年舉行祭典以贖過,從此便有了「龜醮」。此後每年農曆八月二十四日,村民會舉辦祭典,表達對誤殺靈龜的懺悔,也立下「捕獲海龜須放生、不得宰殺」的約定,延續至今超過百年。
這項祭典不僅象徵與自然和解,也成為早期沿海漁村最具教育意義的海洋保育行動。臺南市政府於110年公告「喜樹萬皇宮龜醮」為市定民俗,肯定其文化與生態雙重價值。
龜醮的儀程嚴謹且具象徵性,由喜樹在地道士家族擔綱主科,代代相傳。整個祭典歷時多日,分為開光、開水路、添載與焚舟等環節:
開光仙舟:由道士進行開光儀式,賦予「仙舟」神聖靈力。
開水路:象徵為靈舟引路,讓其可渡海歸靈。
添載供品:居民將生活用品、紙紮物與祭品裝載於仙舟之上,象徵補償與祈福。
火化放舟:在海邊焚化仙舟,讓火光伴隨海風帶走庄民的懺悔與祝願。
這一過程不僅還原古老傳說,也凝聚社區情感。現場有許多家長帶著孩子觀禮,藉此學習地方信仰的精神與生態敬畏的意涵。
市長黃偉哲在典禮中表示,感謝萬皇宮及喜樹居民長年守護傳統,「龜醮」不只是宗教儀式,更是一種生態教育的展現。透過每年的祭典,提醒人們珍惜自然萬物,體現「敬天愛海、保境安民」的精神。
今日的「龜醮民俗文化季」除了主祭科儀外,也結合民俗展示、藝文表演與生態教育活動,展現臺南在地信仰與文化傳承的多元樣貌。從懺悔靈龜的古老傳說,到現代的環保寓意,「龜醮」早已不只是喜樹的故事,而是整個臺南海岸線共同的文化記憶。
#喜樹萬皇宮 #龜醮 #台南民俗 #百年信仰 #海洋保育 #保境安民 #萬皇宮 #仙舟開光 #台南文化季 #地方信仰 #台南南區 #黃偉哲 #民俗傳承 #台南宗教文化 #敬天愛海 #台南旅遊 #信仰故事 #文化資產 #南區聚落 #海岸文化 #生態教育 #道士科儀 #台灣民俗 #傳統文化 #府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