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樹下總是生機勃勃,許多快樂的故事在這裡悄然發生。
記者 林賢雲 / 台南報導
當百米巨龍再度甦醒、翻騰於府城街頭時,觀眾看見的是震撼人心的龍舞與九子彩帶的華麗演繹。但在舞台背後,真正的靈魂推手,是國立台南大學民俗隊的教練——蔡俊宜。他是「巨龍九子」概念的催生者,也是這場盛會中最低調卻重要的靈魂人物。
蔡俊宜談起這段經歷,眼神依舊閃耀光芒。
「我們很多人都曾參與過中華民國百年國慶的舞龍演出,那是非常震撼的經驗。當時我也親身在場,那份榮耀與熱血,一直留存在心中。」他說。
正因為曾在國慶舞龍中留下深刻印記,當府城隍廟與南大攜手,決定讓「百米巨龍」在十四年後重現,他心中的熱情再次被點燃。
蔡俊宜謙虛地指出,這次巨龍的主要編排與規劃,其實是由台南大學體育系的蔡宗信教授帶領。「很感謝蔡教授的信任,讓我能在其中發揮,把『龍生九子』的概念轉化為具體表演。」
除了南大民俗隊師生外,這次還有蘭賢陵武館、木柵聖母會等單位協力支援,讓演出更加完整。不同團體的合力,才讓巨龍能在府城街頭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氣勢。
蔡俊宜特別提到,「巨龍九子」的概念,最初來自與廟方的討論。廟方主委提出「龍生九子」的文化意象,他便開始思考如何把這古老的神話元素,轉化為年輕人能展現的舞台表演。
「我們將九子變成九種彩帶,讓每位學生各自扮演不同龍子的性格,舞動之間就像龍族的守護與繁盛。這樣一來,不只與百米巨龍呼應,也讓觀眾能看見創新與傳統交融的力量。」
他笑著說,這一套表演是「集結青春、汗水與想像力」的結晶。
蔡俊宜並不只是指導動作、隊形,更把這看作是一種文化的承擔。
「我們大學有民俗隊,平常就和聖母會、地方廟會合作,學生們本來就有接觸民俗活動的基礎。這次能與百米巨龍結合,是很難得的經驗。」
對他而言,訓練學生不只是教會一套表演,而是要讓他們真正理解「民俗不是古老的包袱,而是活的文化」。
當他談起學生們在街頭揮舞彩帶、隨著巨龍一起巡遊府城的畫面時,語氣裡充滿了驕傲。
「看到他們在現場那麼投入,我其實很感動。那一刻我覺得,這不只是一次活動,而是一種世代的交棒。」
他停頓了一下,笑著補上一句:「能成為這場文化盛事的推手,真的很值得。」
圖最左台南大學體育系蔡宗信教授;圖最右國立台南大學民俗隊教練蔡俊宜
從百年國慶的舞龍,到「府城隍・夜訪諸羅城」的百米巨龍;從古老的「龍生九子」傳說,到年輕學子的青春彩帶演繹。蔡俊宜,正是這段文化故事的串聯者。他不僅是一名教練,更是文化火種的守護人。
當龍身翻騰,鑼鼓喧天時,人們或許看見的是壯觀的龍舞,但背後真正燃燒的,是教練與學生們共同的熱血與信念。
#蔡俊宜 #巨龍九子 #百米巨龍 #府城隍夜訪諸羅城 #台南大學 #南大民俗隊 #民俗傳承 #文化守護 #青春彩帶 #龍生九子 #民俗創新 #臺南文化 #府城驕傲 #跨世代交棒 #熱血青春 #府城盛事 #信仰力量 #藝術文化 #龍舞風采 #街頭盛典 #文化火種 #臺灣民俗 #師生共創 #府城故事 #臺灣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