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樹下總是生機勃勃,許多快樂的故事在這裡悄然發生。
記者 林賢雲/ 台南報導
還記得當年第一次看到《阿達一族》(The Addams Family)時,影院裡一片驚呼:這一家人怎麼可以這麼奇怪,卻又讓人笑到停不下來?骷髏手指的招呼、會走路的斷手 Thing、永遠陰沉的莫提夏(Morticia),以及神祕帶點陰鬱的星期三(Wednesday),都成為觀眾心中的經典符號。那時候的黑色幽默像一把冷刀,輕輕一劃,卻能讓人意識到家庭與社會的荒謬與可愛。
從大銀幕到串流:暗黑少女的進化
三十年後,我們在 Netflix 上再見《星期三》。這一次,焦點從整個怪奇家族,轉移到那位眉頭永遠緊鎖的少女。她不再只是冷冷吐槽,而是被放進一個現代的校園推理故事中:有點哈利波特式的學院,有點青春懸疑片的節奏,還有滿滿的哥德式視覺美學。星期三成了千禧世代與 Z 世代的暗黑代言人,面對的不只是怪力亂神,還有校園霸凌、友情背叛,以及「我要成為誰」的青春自我追問。
共通點:我們都需要一點「怪」
無論是九〇年代的《阿達一族》,還是二〇二〇年代的《星期三》,它們都在提醒我們:所謂的「怪」,其實就是另一種正常。誰規定家庭一定要光鮮亮麗?誰說青春一定要陽光燦爛?
阿達家族的存在,像是一面鏡子,照見了社會對「不一樣」的恐懼與嘲笑;而星期三的崛起,則讓新世代觀眾找到了一種「我就是怪又怎樣」的自信與力量。
從戲院笑聲到串流迷因
有趣的是,過去看《阿達一族》,是和一群觀眾一起在戲院大笑;如今看《星期三》,則是一邊追劇、一邊在 TikTok 上學星期三的「冷面舞蹈」。同樣的角色,不同的載體,卻都成了流行文化的共鳴點。
《阿達一族》讓我們笑看一個「奇怪家庭」的荒謬,《星期三》則讓我們在暗黑校園中看到「奇怪個體」的孤勇。從家庭到個人,從大銀幕到串流,黑
#阿達一族 #AddamsFamily #星期三 #WednesdayAddams #黑色幽默 #哥德風 #暗黑少女 #影集推薦 #電影觀後感 #Netflix必看 #經典電影 #電影影集串聯 #九零年代回憶 #大銀幕到串流 #哥德式美學 #奇怪家庭 #青春校園劇 #暗黑系女孩 #文化觀察 #經典角色回歸 #懷舊電影 #影集心得 #影迷日常 #阿勃勒新聞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