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樹下總是生機勃勃,許多快樂的故事在這裡悄然發生。
記者 林賢雲/ 台南報導
如果你以為「老了就該安安靜靜養花、遛狗、泡腳泡茶」,那你大錯特錯。《遺願清單》(The Bucket List)裡的兩位爺爺,不但拒絕在醫院等死,還決定在生命最後一哩路「全速衝刺」——高空跳傘、雪山冒險、賽車飆速,順便親一個陌生美女。
沒錯,這部片就是把「老年安養院」的形象一腳踹翻,直接換成「地表最狂銀髮冒險團」。兩位影帝——摩根·費里曼和傑克·尼克遜——一個暖到你想抱走,一個毒舌到你想揍他,卻在這場末日旅行中讓你笑到岔氣、哭到脫妝。
故事大綱
摩根·費里曼飾演的卡特,是位溫暖踏實的汽修工;傑克·尼克遜飾演的愛德華,是個毒舌又傲嬌的億萬富翁。兩人在醫院「同病房不同夢」地相遇,卻因同樣的絕症決定聯手完成一張「遺願清單」:喜馬拉雅山上吹風、金字塔前看日落、賽車道上飆到飄移,甚至完成「吻一個完全陌生的美女」這種年輕人都沒膽做的事。
小編的觀後感
剛開始看,我以為這會是部賺人熱淚的煽情片,結果前半小時我笑得比在看綜藝節目還大聲。愛德華的富豪毒舌 + 卡特的暖男哲理,完全就是「歡喜冤家公路片」的升級版。尤其那句經典台詞:
「你要想辦法快樂,因為這不是彩排,這是你的唯一一場人生。」
直接敲醒我腦袋——原來我一直在等「以後」,結果這部片告訴我,人生根本沒那麼多以後。
看著他們在雪山上笑得像中樂透的小孩,我才意識到,清單上的事不一定要多瘋狂,它也可以是深夜跑去吃一碗牛肉麵、或在陽台種一棵辣椒。重點不是做什麼,而是你終於動手做了。
說真的,看完片我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記事本,寫下「我的遺願清單」,第一條就是——「完成這份清單之前,別先掛掉」。
趣味小花絮
金字塔場景並不是在埃及拍的,片組用特效合成,省下不少旅遊預算。
傑克·尼克遜在戲裡愛吃的藍莓派,真的是他私下的心頭好。
片名 The Bucket List 其實源自英文俚語「kick the bucket」,意思就是「翹辮子」。
摩根·費里曼片場經常即興發揮,笑到尼克遜好幾次忘詞。
互動小劇場
看完電影,我突然覺得每個人都該有一張「不做會後悔的清單」,無論你是 18 歲還是 80 歲。它可以瘋狂,也可以溫柔;可以是飛到北極看極光,也可以是跟小時候的鄰居一起去夜市吃臭豆腐。
所以,今天我想問你——如果你的人生清單只能寫三件事,你會寫什麼?
在留言區跟我們分享吧,說不定有人跟你一樣想去「跳傘+唱卡拉OK+吃到飽」。而且,誰知道呢?也許你的清單,會成為別人的啟發。
#遺願清單 #TheBucketList #摩根費里曼 #傑克尼克遜 #經典電影 #人生清單 #必看電影 #勵志電影 #感人電影 #人生金句 #冒險故事 #友情電影 #電影花絮 #金字塔場景 #電影專欄 #人生啟發 #好萊塢影帝 #電影推薦 #溫馨喜劇 #生死議題 #夢想清單 #必做清單 #電影心得 #生命故事 #經典台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