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樹下總是生機勃勃,許多快樂的故事在這裡悄然發生。
記者 林賢雲 / 台南報導
痞子蔡的《第一次親密接觸》誕生於 1998 年,這本書幾乎可說是台灣網路文學的開端。故事敘述一名大學生「痞子蔡」與網友「輕舞飛揚」在網路聊天室中相遇,進而發展出一段既浪漫又令人心碎的愛情。小說裡的對白、調侃與純愛氛圍,捕捉了九〇年代年輕人初次在虛擬世界談情說愛的真切心情。
它的成功,不只來自於簡單卻動人的愛情描寫,更來自於角色互動中的真誠。讀者在聊天室的黑底綠字、撥號上網「嘟嘟嘟」的聲音背景下,讀到了一份屬於數位黎明時代的青春悸動。
網路發展背景:聊天室與BBS的黃金年代
九〇年代末期,台灣的網際網路逐漸普及。當時的學生族群透過 BBS(電子佈告欄系統)、ICQ、聊天室建立起陌生卻親近的連結。那是一個「網路戀愛」既新鮮又帶點禁忌的年代,《第一次親密接觸》之所以轟動,正因為它道出了那個時代年輕人的「共同記憶」:
撥號上網的有限時光:每分鐘都要計算上網費用,愛情變得格外珍貴。
匿名的浪漫:在暱稱背後,每個人都能拋下現實束縛,展現最赤裸的情感。
跨越虛擬與現實的掙扎:從聊天室到面對面,愛情是否能夠承受真實的考驗?
《第一次親密接觸》因此不僅是愛情故事,更是一份網路文化的紀錄,映照了數位時代初期人們對虛擬與真實界線的探索。
影響與後續
小說一出版即在網路上瘋傳,短時間內吸引數百萬點閱,被譽為「網路文學的第一本暢銷小說」。後來還改編成電影、舞台劇,甚至影響了後續的部落格、BBS 愛情文章與早期網路小說風潮。
更重要的是,它開啟了「網路世代的文學自覺」:文學不再侷限於紙本,而能藉由數位平台迅速傳播,讓每個平凡的使用者都可能成為作者,這在當時可說是革命性的突破。
回望《第一次親密接觸》,我感受到的不只是青澀愛情的甜美與遺憾,更是那個「剛剛擁抱網路的世代」的勇敢與單純。如今的我們習慣於即時通訊、社群平台、AI 推薦的愛情世界,但在那個沒有濾鏡、沒有演算法的年代,愛情是一行一行字慢慢敲出來的真心。
痞子蔡寫下的不只是愛情,而是一代人心底對「第一次」的憧憬與疼痛。這也是為什麼二十多年後再讀,依舊能激起共鳴:因為每個人都曾經在某個時刻,用笨拙卻真誠的方式,嘗試與他人建立「第一次親密接觸」。
#第一次親密接觸 #痞子蔡 #網路文學 #純愛小說 #青春回憶 #網路聊天室 #ICQ年代 #撥號上網 #九零年代青春 #BBS文化 #網路戀愛 #愛情故事 #台灣文學 #青春印記 #懷舊文學 #青春純愛 #數位時代起點 #網路文學經典 #輕舞飛揚 #純愛經典 #青春共鳴 #回到九零年代 #虛擬與現實 #愛情初體驗 #阿勃勒新聞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