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樹下總是生機勃勃,許多快樂的故事在這裡悄然發生。
記者 林賢雲 / 台南報導
《碧血劍》是金庸的早期作品,以明末為背景,寫袁承志與紅顏知己們的愛恨糾葛,也寫江湖俠義與朝廷興亡。年輕人讀,覺得袁承志帥氣、豪情;中年人再讀,卻看到一股「青春熱血終究敵不過時代巨輪」的無奈。
袁承志武功高強、胸懷大志,像極了剛畢業、滿腔熱血的青年。
他想兼顧江湖義氣、民族大義、兒女情長,卻發現三者無法兩全。中年人讀到這裡,會苦笑:對啊,人生的功課不是「我要全拿」,而是「我能捨哪一樣」。
袁承志在江湖裡呼風喚雨,但在明清易代的浪潮中,他卻什麼也改變不了。年輕人會覺得憤慨:「大俠怎麼輸給歷史?」中年人卻懂:大俠再強,也難敵結構。就像現代社會裡,再努力的個人,也常常被大環境推著走。
阿九公主、夏青青,是兩種不同的愛情選項:一個是炙熱的激情,一個是長久的陪伴。年輕人看,會為阿九的癡情落淚;中年人再看,會點頭認同夏青青的平凡守候。因為青春時想要驚天動地,到了中年,只想要有人安安穩穩在旁。
「碧血」二字,本就是浪漫化的悲壯。書裡的俠士為義氣、為民族赴死,讓人熱血;但再回頭看,更多的是惋惜與悲涼。就像我們年輕時相信「熱血能改變世界」,中年後才懂:熱血能燃燒一時,但能改變未來的,是冷靜的承擔。
如果袁承志活在今天,他大概會是「NGO 理想青年+江湖劍術 YouTuber」,每天直播喊「我要改變世界」。
阿九公主則會開一個「愛得轟轟烈烈」的戀愛 Podcast,標語是:「不瘋魔,不成活」。
夏青青會經營「溫柔陪伴系」IG,每張照片都是日常,但卻最耐看。
《碧血劍》整體放到現代,就是一部「青年理想 VS 現實環境」的青春殘酷劇。
《碧血劍》不是最成熟的金庸作品,卻是最真誠的青春之書。它告訴我們:俠義可以熱血,但熱血之後,總要面對現實的沉重。
江湖很吵,人生很亂。青年讀《碧血劍》,學豪氣;中年再讀,卻學會承擔。因為我們終究會懂:
俠,不只是鮮血染紅的浪漫,更是熬過現實的堅持。
#碧血劍 #金庸 #讀書心得 #袁承志 #阿九公主 #夏青青 #江湖就是社會 #青春殘酷劇 #人性觀照 #中年共鳴 #理想與現實 #愛情課題 #熱血與承擔 #俠之大者 #笑中帶淚 #新聞副刊感 #阿勃勒新聞雲 #TainanUnveiled #武俠精神 #現實縮影 #江湖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