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樹下總是生機勃勃,許多快樂的故事在這裡悄然發生。
記者 林賢雲 / 台南報導
《書劍恩仇錄》是金庸的第一部小說。初讀時,你會被紅花會的豪氣與乾隆身世的謎團吸引;再讀,特別是中年後,卻覺得這故事更像是「理想與現實、忠誠與身份」的矛盾演習。
紅花會兄弟滿腔熱血,喊著「反清復明」,人人講義氣,個個要犧牲。放到今天,他們大概會被稱為「非政府組織戰士」或「社運團體先鋒」,滿街發傳單、開直播揭黑幕。
年輕讀,覺得這就是熱血理想;中年人再讀,卻看到「會費不足、內鬥不斷、最後還要面對現實政治」的無奈。
紅花會總舵主陳家洛,看似謀略過人、文武雙全,卻在感情與決斷上顯得軟弱。
他是典型的「文青領袖」:能寫漂亮文章,能演講煽動群眾,但一到做選擇時就遲疑。
中年人看來,陳家洛不像大俠,更像我們熟悉的那種「理想滿滿卻總是拿不定主意」的主管。
乾隆的「身世之謎」是小說一大亮點。他既是滿清皇帝,又可能是漢人之子,徹底體現了「身份困境」。
這很像現代社會裡許多人:表面是企業高管,內心卻覺得自己像打工仔;或者外表看似強勢,實際上不知自己究竟屬於哪一邊。
中年人特別有共鳴:身份不是頭銜,而是「你怎麼定義自己」。
陳家洛與香香公主的愛情,是《書劍》最浪漫也最悲劇的篇章。一個是革命領袖,一個是異族公主,兩人愛得真切卻註定無法相守。
年輕人讀,覺得這是「愛情的殘酷命運」;中年人讀,卻懂這是「責任與愛情的取捨」。有時候,你不是真的不愛,而是背後揹著太多不得不放下的東西。
如果紅花會活在今天,他們應該會是「臉書社團」+「LINE 群組」,每天推播「反清快訊」。
陳家洛大概會是「文青型KOL」,專長是寫長篇聲明,粉絲留言刷一排「#支持」。
香香公主會是「異國文化YouTuber」,粉絲破百萬,但最後還是被政治收編。
整部《書劍恩仇錄》,放到現代,就是「理想主義社運劇+偶像劇愛情線」。
《書劍恩仇錄》不像後期小說那麼成熟,但它把「文字的溫柔」與「刀劍的殘酷」放在一起,給我們看見理想、身份、愛情與責任的交織。
年輕人讀,看熱血;中年人讀,看矛盾。金庸在這部處女作裡,早就寫下江湖最深的真相:
俠不是只有揮劍的豪氣,更是承擔選擇後的重量。
#書劍恩仇錄 #金庸 #讀書心得 #紅花會 #陳家洛 #香香公主 #乾隆 #江湖就是社會 #理想與現實 #身份困境 #人性觀照 #中年共鳴 #笑中帶淚 #俠之大者 #愛情課題 #責任與浪漫 #新聞副刊感 #阿勃勒新聞雲 #TainanUnveiled #武俠精神 #現實縮影 #江湖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