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樹下總是生機勃勃,許多快樂的故事在這裡悄然發生。
記者 林賢雲 / 台南報導
金庸的「雪山+飛狐」雙部曲,乍看是江湖恩怨,其實更像是一場「追尋真相」的實驗。故事圍繞胡斐、苗人鳳、胡一刀,三代恩怨糾纏不清。年輕人讀它,看的是刀光劍影的爽快;中年人再讀,卻覺得這根本就是一場「真相永遠說不清、立場決定你怎麼看」的人生寓言。
胡斐繼承父志,武功高強、行俠仗義,卻總在感情與仇恨間搖擺不定。
放到台灣,他就像社會上「理想滿滿卻總被現實卡住」的人:想要公義,卻被利益掣肘;想要專情,卻常常情路坎坷。
中年人看胡斐,不再只羨慕他的武功,而是心疼他那份「想做對的事卻常常做不完美」的掙扎。
苗人鳳號稱「金面佛」,威震江湖,但他對人性卻有種「看得見招式,卻看不清人心」的盲點。
中年人讀來感觸特別深:職場、家庭,誰沒遇過這種「專業滿點,但一旦牽涉到人情,就容易被誤導」的狀況?
金庸透過苗人鳳,寫出大俠也有「判斷錯誤」的可能——而這往往造成最深的遺憾。
《飛狐外傳》就像一份「背景調查報告」,讓讀者知道胡一刀、苗人鳳的恩怨原來並非非黑即白。
年輕人讀這段,可能覺得「原來誤會害死人」;
中年人讀這段,則會點頭苦笑:「對啊,人生很多時候就是『沒有人說謊,但每個人都只講一半』。」
真相不是謊話與真話的對立,而是角度不同。
胡斐對袁紫衣、程靈素的情感糾葛,是小說裡另一個重量級悲劇。特別是程靈素——才華橫溢、心思細膩,卻因體質與命運註定無法與胡斐長相廝守。
中年人看這段特別心酸:年輕時愛情是「我要得到你」,中年後才懂愛情是「即使得不到,也願意成全你」。程靈素的犧牲,其實是金庸筆下最動人的柔情。
如果胡斐活在今天,大概會是 鍵盤正義使者,常常衝動留言,事後才發現誤會一場。
苗人鳳應該會當上「防詐騙大使」,口號是「武功再高,也要小心人心」。
程靈素會被譽為「被遺忘的天才少女」,社群媒體一定會掀起 #JusticeFor靈素 的運動。
整個「雪山+飛狐」放到現代,就是一部「家族糾紛+誤會連環+愛情悲劇」的八點檔。
《雪山飛狐》與《飛狐外傳》不是在講「誰輸誰贏」,而是在講「誰對誰錯,永遠說不清」。真相像雪地的足跡,風吹過就模糊不清;俠客的路,走著走著才發現不是白與黑,而是灰色。
江湖很吵,人生很亂。年輕人看熱鬧,中年人看門道。金庸在這兩部小說裡,留給我們最深的感悟是:
真正的俠,不是刀劍快,而是在混亂裡,仍能守住一點真與善。
#雪山飛狐 #飛狐外傳 #金庸 #讀書心得 #胡斐 #苗人鳳 #程靈素 #江湖就是社會 #真相模糊 #人性觀照 #中年共鳴 #笑中帶淚 #俠之大者 #愛情課題 #誤會連環 #灰色真相 #新聞副刊感 #阿勃勒新聞雲 #TainanUnveiled #武俠精神 #現實縮影 #江湖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