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樹下總是生機勃勃,許多快樂的故事在這裡悄然發生。
記者 林賢雲 / 台南報導。照片 國家文化資料庫
他不愛講話,卻用工程圖說明國家未來;
他不求曝光,卻用行動贏得民心。
孫運璿,是那個以「技術理性」貫穿政治生命的工程師,也是最被懷念的行政院長。
戰後的台灣,供電中斷、設備殘破。當時的孫運璿接下台電總經理職務,僅用五個月,就讓全台八成地區恢復供電。電,對他來說不是能源,而是希望。
他後來推動「全島電氣化」,讓偏鄉也能點亮燈火,照亮夜讀的孩子與深夜的工廠。那是一場不流血的復興運動。
任行政院長時期,孫運璿全力推動「十大建設」:中山高、公路網、港口、鋼鐵、石化、核電、機械、電子、航運、通訊等計畫。
許多外媒稱之為「Taiwan Miracle(台灣奇蹟)」,但他只是淡淡地說:「沒有奇蹟,只有努力。」
他的核心理念是「做該做的事,不做想紅的事」。這句話,後來成為公務員訓練課的經典。
孫運璿有「三不政策」:不應酬、不剪綵、不題字。他拒絕任何企業主的私下會面,甚至要求家人不得干政。
當時有記者問他:「院長,您不怕太硬嗎?」
他回答:「工程有誤差,政治不能有。」
這樣的堅持,讓他在民心中留下不可取代的位置。即使卸任後中風,他仍用左手練字、寫書,以「把未竟的事講完」為人生最後目標。
政治家,不是說漂亮話的人,而是讓國家運作得更好的人。孫運璿以「理工腦」治理國家,卻以「人文心」關懷社會。他的生命證明了一件事:政治若能像工程一樣精確,那人民就能信任。
而在今日的台灣,這樣的政治家,依然稀有。
#孫運璿 #台灣奇蹟 #十大建設 #理性政治 #清廉典範 #電力重建 #中山高 #核電發展 #科技島 #政治家典範 #工程師精神 #台灣光明路 #公共建設 #理工腦人文心 #行政院長 #孫運璿語錄 #做該做的事 #不偷懶的天才 #光明的台灣 #國家藍圖 #堅持與信念 #無私奉獻 #台灣經濟奇蹟 #政治清流 #人民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