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樹下總是生機勃勃,許多快樂的故事在這裡悄然發生。
萬象舞廳 曾正義董事長賢伉儷
記者 范繼如,林賢雲 / 台南報導
台南的夜晚有兩種光:一盞照路,一盞照人。萬象舞廳,就是把人情照亮的那盞;光後站著的人,叫曾正義。
他是不會跳舞的舞廳老闆,卻把一間舞廳做成城市的社交客廳;他是產業聯盟的理事長,替被誤解的行業找回說理的座位;他也是全台西來庵的主任委員,把地方信仰化為文化外交。六十多年來,他用情義聚人、靠肩膀扛事、憑變通找路,讓一盞暖光在台南夜色裡長明。
起點:康樂街的少年視野
戰後台南,西門市場與康樂街燈火通明。小生意人家出身的曾正義,從小看著卡拉 OK、戲院、俱樂部出出入入,對「熱鬧的世界」充滿好奇。
十六歲第一次踏進舞廳,十八歲決定「去闖一闖」——從搬桌椅、端茶到收場學起。他很快明白:「這一行最重要的是做人——看得懂人情,願意處理人與人之間的分寸。」舞廳像一所社會學校,比課本更現實,也更講信用。
創業:從「金夜曲」到「萬象」
1990 年代中期,他與友人在來亞飯店二樓開了第一家舞廳「金夜曲」。
「說實在的,我不會跳舞,但我知道客人要什麼——有人想聊天、有人只想聽音樂、有人就想喝兩杯。」
精準的「輕鬆交誼」定位,養出一批熟客。幾年後更名「萬象」——「人生百態,萬象俱備」,把場域定義為城市夜晚的公共客廳:有人跳一曲、有人談事、有人純粹吃宵夜。從此,「不會跳舞的舞廳老闆」成了台南夜生活的活字典與守夜人。
靈魂:舞女年代與社會偏見
「那時候身分證職業欄真的寫『舞女』,很多小姐怕被人知道。」他替從業者說話:「她們比誰都會做人——會跳舞、會聊天、懂人情世故。客人一坐下,她就知道要說什麼。」
在他眼中,舞廳不是混亂,而是社交的延伸:有人談事、有人解壓、有人找朋友。「那是個有人情、有故事的地方。」這句話,既是對從業者的尊重,也是對行業的正名。
傳奇:萬象水餃與台南式幽默
萬象的廚房實力堅強,炸雞翅、水餃、鳳梨蝦球、烏魚子…都是招牌。最經典的是一場「萬象水餃之亂」——原本的小誤會鬧得全城皆知,反而讓更多人為一盤水餃走進舞廳。於是他順勢把餐飲條線做大,讓「吃」成為進場的另一個正當理由,夜間場域被重新定義:能吃、能唱、能聊、能跳。
情義為本:先把「人」放好,生意才站得穩
2020 年疫情最艱難的幾個月,場子停擺、收入歸零,他站出來受訪,第一句不是營收,而是員工:「兩百多個人,三餐怎麼辦?」舞小姐、少爺、司機隊、廚房、清潔、保全……他一個個記在心上。
他的管理順序很固定:先顧人,再談錢。有人急用先墊、有人生病照應、有人要轉行幫牽線——因為他知道,一間以人為本的店,危機時刻才扛得住。
不少老員工與他並肩超過四十年——在流動快速的服務業,這份黏著力靠的不是 SOP,而是日復一日的信任。
危機與變通:守法復業 → 自助 KTV → 「萬象美食」
守法復業。 市府與聯合稽查逐項檢視:出入口動線、舞池封閉、實名制、梅花座、包廂隔板、酒精濃度、廁所清潔……收到公文才開門。復業首夜,老客回流,也立刻曝露「舞小姐人力吃緊」的現實。他把「合規」寫進日常,不為好看,而是為了安心:員工敢上班、客人敢上門、政府敢放心。
自助 KTV。 他動刀包廂,把舞池壓力分散到視聽空間:想唱的人有去處、想跳的人有節制、想聚的人有角落。風險降低、收入結構也多元。
萬象美食。 他把餐飲做強做厚,讓「吃宵夜」成為堂堂正正的來店理由。三步一氣呵成:守法 → 分流 → 多元化。表面是空間調度,骨子裡是他那句不說出口的管理哲學:山不轉,路轉。
把個別困境變公共議題:理事長的肩膀
疫情後,他串連同業成立台南市育樂事業商業權益促進會並出任理事長,把「一家店的困難」推向「一個行業的對話」。
他最常說:「夜間娛樂也是服務業。」在政策桌上,他試著把前線真相說清楚——這個行業有規矩、有家計、有日常;只要合規,就該被同等對待。
他在政府規範與產業現實之間當「緩衝器」:一邊是理想治理,一邊是現實週轉;把彼此放上同一張桌子,城市與夜經濟才會建立互信。
圖右三 為西來庵 曾正義董事長,圖左二 為西來庵 陳美琪副董事長
舞池之外:西來庵的文化責任與海外交流
白天,他換上一個身分:全台西來庵主任委員(董事長)。
西來庵與台南近代史緊密相連,文化館陳列交趾陶與史料,承接百年前的記憶;大型法會重振八部堂儀式,讓文化不只在典籍,也在日常。近年,他更帶家將團出訪印尼,在僑社與當地城市的元宵活動上授旗、遶境、交流。他說:「民間文化就是城市的外交語言。」企業界講合規與轉型,信仰界做傳承與交流——兩條線,指向同一種責任感。
傳承:最懂他的人,走到台前
隨著歲月推進,他把更多日常交由太太處理。她從幕後走到台前,正式接任總經理,成為萬象的接班人。
「她比我細緻、也更穩。」他說。從採購到人事、從現場到公關,太太把那套「以人為先」的老方法做成制度,也把屬於萬象的「溫度」,織進每個細節。
他看著太太處理大小事務,眼裡是放心與驕傲:這份沉重的心事,終於有了最溫柔的分擔。
他怎麼帶人:幾個小片段
「急用先墊」:後場師傅臨時周轉,他先過關卡再談還款;對很多人來說,一次幫忙,就是一道活路。
「不好意思就好」:客人不遵規,他把話說軟、把規矩說清楚,再請配合——合規是保護所有人的尊嚴。
「鬧中有紅」:水餃事件越吵越熱,他乾脆把餐飲做強,從危機裡牽出機會。
人物素描:情義、變通與骨氣
有情有義:習慣先盤點「人」的處境,再談數字與策略;危機來時,站在第一線。
腦袋靈活:守法復業、自助 KTV、餐飲導入,在規矩裡找方法。
企業主的社會責任:把個別店家的難題,升級為公共討論;讓被誤解的行業回到制度語言。
長情用人:不少老員工與他並肩逾四十年;靠一碗熱湯、一句體諒與一次次出面負責。
骨氣:不躲、不縮、不苟且;能在鏡頭前把不公平說出來,也能在公文前把規矩做足。
夜色溫柔,江湖未遠
一個城市的夜晚,需要一些暖光:舞池裡的音樂、包廂裡的歌聲、廚房裡的熱湯,以及老闆在門口的一聲「慢走」。
曾正義把舞廳做成社交客廳,把廟宇做成文化客廳,把一個行業做成可以坐下來好好說話的客廳。
他用情義聚人,用變通找路,用責任換信任。於是你會發現——夜色其實很溫柔,江湖也沒有那麼遠。
#台南 #萬象舞廳 #曾正義 #人物誌 #有情有義 #夜生活 #夜間經濟 #台南美食 #萬象水餃 #自助KTV #在地文化 #西來庵 #家將 #文化外交 #城市客廳 #社交場域 #產業理事長 #肩膀與骨氣 #企業社會責任 #老派浪漫 #口述歷史 #台南夜色 #台灣精神 #地方創生 #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