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樹下總是生機勃勃,許多快樂的故事在這裡悄然發生。
記者 林賢雲 / 台南報導
在傳統印象裡,《易經》常被視為晦澀難懂、甚至帶有神祕色彩的經典。然而,中華儒道易經老師王瓊霖卻有不同的詮釋。他認為《易經》並不是一部用來恐嚇人生的「凶書」,而是一部從自然現象提煉出來的人生智慧書,「它講的就是大自然的道理。」
從「象」入手:大自然即經典
王老師指出,《易經》中的「卦名」本身就是答案。像是「蒙卦」,源自「山下有水」,水往下流失,象徵智慧在啟蒙過程中需要引導。他強調,卦象的形成並非人為編造,而是「託大自然之象以成其義」。
因此,他將易經的學習核心放在「象」:樹木伸展枝葉、河川奔流入海,這些都是卦象最直接的來源。只要懂得觀察生活中的自然現象,就能理解《易經》的智慧。
去除恐嚇式解讀:把難卦轉為人生經營
傳統上,《易經》裡有「四大難卦」,常被詮釋成凶險之兆。王老師卻翻轉了這種觀點。以「坎卦」為例,過去被解釋為「險難」,但他認為「坎」其實象徵水,水流動時會有風險,正如經營管理中必須面對的不確定性。
「有風險才提醒我們要準備,這不是兇,而是智慧。」王老師笑著說。
數字與卦象的生活應用
在王老師的課堂裡,《易經》不只停留在哲學討論。他創新結合「十天干」的觀念,把原本八卦擴充為十個自然數,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數字(手機號碼、車牌、地址)結合。
他舉例:「六十四卦中的『大畜』卦,原意是山中藏有財富。如果在家中的衣櫃裡放十二個五十元銅板,就能形成立體的卦象,創造出積聚的氛圍。」
這種將卦象轉化為生活儀式的小方法,不僅讓學生們感到新鮮,也讓《易經》真正「用得起來」。
教學理念:生活化、跨年齡
談到學生,王老師表示年齡層非常廣,從年輕學子到長者都有。他認為,《易經》不是高深學問,而是人生的經營學,「只要願意觀察生活,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智慧。」
他更計畫未來開設更多課程場次,把象學思維推廣出去,幫助更多人跳脫傳統《易經》的艱澀印象。
王瓊霖老師以「象」為核心,讓《易經》回歸自然、走入生活。他將艱澀的卦辭轉化為具體的生活智慧,既去除了恐嚇式的「凶卦」解讀,也讓學員能實際操作、感受其中的力量。
在他眼中,《易經》並非遠在天邊的古籍,而是一部「人生經營手冊」,每個人都能在日常中找到應用的可能。
#易經生活化 #象學 #王瓊霖老師 #人生智慧 #大自然啟示 #哲學也能很實用 #學易經不難 #生活智慧 #易經新詮釋 #經營學 #文化副刊 #藝文專訪 #心靈成長 #人生管理 #東方智慧 #哲學思維 #台灣老師 #傳統文化新視角 #生活美學 #智慧之書 #易經應用 #大自然智慧 #文化扎根 #心靈養分 #生活中的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