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當三和國中還是剛剛萌芽的一片希望之地,一群充滿熱忱與遠見的家長會委員及顧問,為了紀念學校的創立,齊心出資,在校園內立下了一顆寓意深遠的紀念石——「和貴」。
「和貴」這塊石碑,不僅是學校創建時的重要象徵,更蘊含著深刻的文化理念。石上的「和貴」二字,提醒著我們「以和為貴」的處世之道,傳遞出和諧共處的核心價值。它同時也賦予了三和國中更豐富的內涵—「和平、和樂、和睦」,不僅是我們對校園生活的願景,更是對全體師生共同追求的一種精神境界。
三十年來,這顆「和貴」石一直矗立在校園內,見證了學校從創建到成長的每一個重要時刻。它見證了教職員的默默奉獻,學生們的茁壯成長,以及家校合作的深厚情誼。它是一種提醒,讓我們在面對挑戰時,仍然秉持包容的態度與合作的精神;它是一種力量,激勵每一代三和人以和諧為基石,攜手共創美好的未來。
「和貴」石的存在,不僅僅是一塊紀念石碑,更是一座精神燈塔。它所代表的價值,已深深融入了三和國中的校風與文化。今天,我們站在三十年的里程碑上,回顧這段歷史,更加感佩當年那群家長會委員的遠見與熱心。他們的努力,讓我們擁有了一個富有意義的起點,也為未來的發展奠定了穩固的基礎。
三十年是一段歷史的篇章,而「和貴」石是我們校園精神永恆的象徵。讓我們珍惜這份傳承,並以此為啟示,繼續努力培育更多具有「和平、和樂、和睦」精神的學生,為三和國中譜寫更輝煌的未來!
資樹立建校紀念之石,取名「和貴」乃取和平、和樂、和睦之三和精神。「以和為貴」之意,亦為師長暨家長對本校全體學生之殷切期許。值此建校之際,爰提數語全體共勉。
第一屆家長會特立石為誌
校長:吳鳴雪
會長:陳垂泓 恭撰
當走進校園,抬頭望向那座超過十公尺高的壁畫,是否感受到了那份震撼與啟迪?這幅壁畫不僅是一幅美麗的風景,更是對我們每一位師生的一種勉勵,一種力量的象徵。
壁畫上那顆耀眼的太陽,象徵著希望與光明。它提醒我們,不論面臨多大的挑戰,都要心懷夢想,朝著光明的方向勇敢前行。太陽是我們的目標,給我們溫暖,也為我們指引方向。
那盤旋而上的飛鳥,正如每一位學子,在學習與成長的路上展翅飛翔。每一次努力學習、每一次迎難而上,都是為飛向更高藍天而奮力振翅的過程。飛鳥告訴我們,只要堅持不懈,即使起點低微,終能突破雲霄,俯瞰廣闊的天地。
潺潺的藍色河流,是學習之路的寫照。河水清澈而不息,流經蔥鬱森林與青翠山坡,象徵著知識的延續與智慧的傳承。學習的過程或許會有曲折,但只要保持純淨的初心,耐心積累,就能滋養生命的沃土,為未來鋪下豐饒的基礎。
壁畫上的森林、綠地與山坡,如同我們腳下這片大地的無限可能。它告訴我們,學習不僅是個人飛翔的翅膀,更是創造和諧、貢獻社會的力量。學校正如這片生機盎然的土地,為學子提供養分,讓你們得以在知識的天空翱翔。
三和學子們,每天經過這幅壁畫,請記得它所蘊含的深意:陽光是希望,飛鳥是堅持,河流是智慧,森林是成長,青山是遠方。 無論你的夢想多麼遙遠,無論路途多麼崎嶇,只要心中有光、腳步穩健,終有一天,你會飛向屬於自己的藍天白雲。
三和國中的這幅壁畫,是我們校園精神的具象化;它是對你們的勉勵,也是對未來的期許。讓我們以此為啟發,展翅高飛,成為更好的自己,創造更加燦爛的未來!
在三和國中的東北角,有一座莊嚴而富有藝術氣息的建築——三和音樂廳。它不僅是學校的重要地標,更是我們文化與教育交融的具體體現。自落成以來,音樂廳見證了三和國中音樂教育的蓬勃發展,也成為學生追逐音樂夢想的搖籃。
音樂廳的存在,極大地促進了三和國中音樂教育的全面發展,尤其是音樂藝術才能班和各項樂團的蓬勃成長。音樂班的學生能在這裡進行專業課程的學習,透過樂理訓練、器樂練習和舞台演出,不斷提升他們的音樂素養;校內多個樂團,如國樂團、管弦樂團及各項演出競賽隊伍,也因有了這樣專業的練習場地而得以更高效地訓練與磨合,並在多項校內外比賽中屢獲佳績。讓每一個音樂形式都在這裡生根發芽,更讓學生在舞台上找到自信,徜徉在音樂中感受真、善、美的力量。
三和音樂廳不僅是學校的音樂教育基地,更是社區文化活動的重要場域。每年,校內的音樂班成果發表會、學校大型音樂、演講活動,乃至於新北市及全國音樂比賽,都在這裡舉行,讓與賽隊伍在高水準的舞台上展現自我,感受藝術的魅力。同時,音樂廳也對外開放,提供社區居民欣賞音樂表演的機會,促進藝術生活化,讓音樂成為連結校園與社區的重要樞紐。
音樂,是溝通心靈的語言;三和音樂廳,則是讓音樂之聲綻放的地方。它讓學生在音符間找到自信,也讓藝術成為每個人生活的一部分。未來,我們將以音樂廳為核心,持續推動音樂教育與藝術文化,讓更多三和學子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旋律,奏響屬於他們的精彩人生。
台北縣人文薈萃工商發達交通便利素有本省第一大縣之稱尤縣長清主政以來積極推展縣政之時更冀望文化建設之提升以期縣民精神生活之充實故有興建高水準音樂表演場所之議後以本校地點適中所需基地亦符合都市計劃土地分區使用規定基於學校資源提供社區使用理念選定音樂活動中心於校區東北角三和路與自強路交叉口處興建之本音樂活動中心係由禾耘建築師事務所設計承鴻營造廠承包另旭慶水電公司合新空調公司泰鉅音響反射板公司協助承包由鄭洲楠君駐場督建開工於民國八十五年五月廿三日竣工於民國八十六年十月二十四日建築面積四八二坪總樓地板面積一二三六坪為地上貳層地下壹層之建築物總工程費一億四千四百萬全數由台北縣政府專款補助音樂活動中心完成後舞台與觀眾席位七八0席至望提供爲縣民演奏音樂和欣賞音樂最佳場所並帶動本校音樂教育更上層樓爱此音樂活動中心順利興建完成欣喜之餘特記其始末以資紀念
三和國中校長 吳鳴雪 敬撰
中華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 三日
三和國中的自強樓,自民國97年(2008年)落成以來,以其完善的設計與多元化的功能,成為學校教育品質提升的重要象徵。這座宏偉的大樓不僅承載了過去多位校長與各界人士的共同心血,也為學校的教育願景開啟了嶄新的篇章。
自強樓的設計與規劃充分體現了三和國中對教育的高標準與前瞻性:
專業實驗室與藝文、烹飪教室:為培養學生的學科能力提供了堅實的場域,讓他們能在科學實驗、綜合活動技能與藝文教學中找到自己的熱情與志向
專業羽球、桌球場地:配備完善的羽球場、桌球場,不僅是體育班學生日常訓練的重要場所,也為校內外球技交流提供了高水準的場地支持。學生們能在這裡揮灑汗水、磨練技藝,展現拼搏的精神,為未來體育競技打下堅實基礎。
專業琴房設備:自強樓特設多間專業琴房,為音樂班的學生提供個別練習的空間與條件,讓他們在專注練習中精進技藝。琴房內配置高品質的樂器與隔音設施,創造了理想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沉浸於音樂之中,實現藝術夢想。
三和幼兒園:111學年度,幼兒園在自強樓一樓,完成增班擴建工程,目前招收4班。作為校園中最具特色的設施之一,幼兒園為社區家庭提供了優質的早期教育資源。這裡配備了溫馨舒適的學習環境與專業師資,不僅為孩子們提供啟蒙教育,更與中學教育實現無縫銜接,打造一條完整的教育成長路徑。幼兒園的設置,象徵著三和國中對社區服務的關懷與承諾。
自強樓的命名,源於「自強不息」的精神,而這正是三和國中教育理念的核心,這座大樓不僅是教學空間,更是一個孕育夢想與激勵成長的搖籃。期望每位學子在這裡不僅能夠學習知識,更能從中汲取追求進步的動力,養成堅毅、自信與永不放棄的品格。
未來,三和國中將以自強樓為依托,積極推動教育創新,培養更多具備國際視野與全面素養的學子,作為三和國中教育發展的新起點。校訓「和平、和樂、和睦」的精神,將繼續在這片校園中傳承與延續。我們期望,在自強樓的引領下,三和國中能夠成為一座文化、創意與知識薈萃的殿堂,讓每位學子都能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天空,並帶著自強不息的精神,奔向更光明的未來。
三和國中成立於民國77年,84年正式招生,首任校長為吳鳴雪校長。因年年增班,校舍不敷使用,92年江書良校長完成第三期校地徵收,93年教育部補助「降低班級人數增建教室工程」經費11,180萬元,臺北縣政府追加901.8萬元,委由蔡忠孝建築師規劃監造。94年徐美鈴校長完成招標,由寶來營造股份有限公司承造。95年張錫勳校長到職,繼續督導施工;96年臺北縣政府補助後續工程及設備經費1008.2萬元,97年10月主體工程完工,命名為「自強樓」,本工程總樓板面積6895.58平方公尺,為地下一層、地上六層RC造建築物,樓層配置為專科教室25間、音樂班教室3間、多功能教室6間、室內活動中心1座、地下停車場18位。
值此自強樓順利落成啟用,有感各界鼎力協助,特誌興建大事立碑紀念。
張錫勳校長 謹撰
中華民國97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