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者,父母心-用愛擁抱孩子的資質 柯秋月老師

張貼日期:2020/9/25 上午 05:01:42

柯秋月老師,現任本校一年級導師,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早期曾擔任特教班教師,是一位具備愛心、耐心及教育愛的老師,擔任教職至今已有20年資歷。

98學年度新生入學那天,親師生第一次相見歡,彼此之間都還很陌生,柯師班上有一位小朋友(個案)特別引人注目, 除了外貌(天生唇顎裂),行為舉止也令老師及在場的家長們印象深刻。當天晚上就有家長打電話給柯師,希望孩子不要排在個案旁邊;隔天一早,又有另一位媽媽來校要求,不要讓她的孩子跟個案坐在一起。

開學後不久,個案的問題行為很快地一一浮現:過動坐不住,無法好好地坐在座位上,有時跪或踩在椅子上,桌椅總是歪歪斜斜的,經常將自己的物品(書本、文具用品、便當盒、書包…)散落地上,常常腳踩著地上的書包走過去;注意力短暫,無法專心上課,常會打斷教學活動的進行,擾亂上課秩序;個性衝動,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常與同學發生衝突、爭執,不高興就動手打人、用腳踢人…。柯師除了要在上課時不斷地提醒個案專心聽講,不要干擾鄰近同學,還要處理接二連三發生的打人(班上或別班的小朋友)事件。柯師每天都要擔心個案是否「闖禍」?有時連個案上廁所都要跟在後面盯著,以防他在途中又「出事」了。

柯師與教過個案的兩位幼稚園老師詳談之後,對個案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也了解個案的諸多問題所在,除了生、心理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家庭的教養功能不彰。在IEP會議中,對於級任老師、資源班老師、巡迴輔導老師所建議的親子管教方式,以及為個案量身訂做的具體生活輔導策略,個案的父親以各種理由推拖,說他管不了孩子、拿他沒辦法。柯師跟個案父親幾次當面溝通後,感受到個案父親的被動與消極,無力(不願)承擔教養孩子的責任,令人為個案擔憂。雖然如此,柯師還是苦口婆心地一再勸說,希望個案父親不要放棄,不要怕難、怕累,要負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同時,還告訴個案父親,孩子的資質並不比別人差,事實上以個案的聰明、懂事,只要現在好好教育他,導正現有的問題行為與習慣,將來一定可以成為有出息的人。

個案每週有兩節課到資源班上課,除了加強國語的讀寫能力,資源班的蔡老師也會針對個案的問題行為給予個別輔導。柯師常與蔡老師就個案的現況討論、溝通,視需要(當個案發生較嚴重的行為問題時)調整對個案的輔導策略。只要有進步或達到與老師約定的行為目標,就會給予獎勵(例如個案喜歡畫畫,就送他畫本)。有好幾次,個案一早來到學校,就趴在桌上睡著了,因為他晚上常常12點以後才睡覺。柯師除了寫聯絡簿告知家長,也請父親來校商談,希望個案父親能配合督導,讓孩子有正常的生活作息,每天早睡早起,來學校上課才有精神,情緒也會比較穩定。

為了避免個案上課分心,柯師每天會檢查他的抽屜,要求個案上課時桌上不能放沒用的東西,如果上課時拿玩具或其他物品出來玩,無法專心上課或干擾同學,就叫他把正在玩的東西拿到教室後面的櫃子上,等到放學時才可以拿回來。如果個案一犯再犯,則將物品暫由老師保管,一週之後方可取回。在柯師嚴格執行下,經歷幾次玩具被老師暫時保管之後,每當個案摸著口袋或書包裡的玩具時,抬頭看見柯師盯著他,就會趕緊將玩具放回,不敢拿出來玩。漸漸地個案上課時已較能專心聽講,教學活動被打斷的情形逐漸減少,個案也較能參與其中,對於柯師上課所提問的問題,也會踴躍舉手發言並回答問題(以前大多是無禮地插嘴亂講)。

為了糾正個案衝動打人、踢人的暴力行為,柯師規定個案每一節下課前要來跟老師說一句話:「我不可以打人!」。柯師就會摸摸他的頭或拍拍他的肩膀跟個案說:「很好,要記住哦!」或「對,說到要做到!」。如果下課前個案忘記來跟老師說:「我不可以打人」,就要把這句話寫8次。聰明的個案在經過幾次「忘記說」之後,知道用說的只要說一次,下課就可以出去玩,但用寫的就要寫8次,等到寫完時可能已經沒時間出去玩了,所以當然不能忘記說囉!因此當柯師說下課之後,個案就會自動來到柯師面前說「我不可以打人!」。有時候在聽到柯師預告快下課時,會看(聽)到個案嘴裡正在唸著「我不可以打人!」,可見這句話已經牢記在個案的腦海裡了。

現在的個案在各方面都有明顯的進步,學業方面已漸漸拉近跟其他同學的差距。課堂上,雖然還是有貪玩、分心、干擾他人的情況發生,但是已經比以前改善許多。跟上學期比起來,這學期個案動手打人、用腳踢人的次數也已減少很多。有一次,隔壁班的老師發現:下課時看到個案被一位小朋友撞到,原以為他會生氣地找對方算帳(打人),沒想到只是看看那個小朋友就走開了。由此可見,個案已經不像以前那樣暴躁易怒了。當天柯師也把握機會在全班面前讚揚個案這次表現非常好,並勉勵個案繼續保持下去。

雖然,個案仍有執拗的一面,但對柯師的教導已有正面的回應,可說是柯師輔導學生頗具成效的優良事蹟,足為師者之典範。因此推薦柯秋月老師參加「杏壇芬芳錄」甄選,盼能以實際教學成果,與教育伙伴經驗分享。

秋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