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佩娟、蔡佳玲-好家教!才有好教

張貼日期:2020/9/22 上午 04:34:17

每天當我上班途經慈祐宮時,都會從車窗內向端坐在正殿中的媽祖致謝。一方面感恩於祂賜給大家平安,一方面感念於祂持續庇祐我們順遂。就在前幾天的一個早晨,我依舊再次以虔誠的心向祂致意。忽然間!我看到了一幕令人動容又讓人驚喜的畫面。那就是在慈祐宮的前面,站立了一對身著松山國小制服的姐妹。她們以極為崇敬的神情和優雅的姿態,朝慈祐宮內深深地一鞠躬。這個情景是那麼熟悉、那麼親切,更是難能可貴,也是似曾相識。

為什麼說:「熟悉」和「親切」呢?這是因為如此場景在我們的校園內,可謂是司空見慣。「逢人問好、笑臉迎人」早已成為松山國小學子們共同的標誌。然而學生若走出校門,依然能行禮如儀者並不多見。至於面對神明會有如此作為者,更是鳳毛麟角未曾見過。所以我說:此情是「難能可貴」。但此景又為何「似曾相識」呢?那是因為近日前我在日本旅遊時,常見到當地人,路經寺廟前都會很恭敬地,朝他們所信仰的神祇,致上最敬禮―90度鞠躬。這有點像台灣人在途經廟宇時,也會合掌向神明致意一樣。不過,能立足注目並舉止莊重、神態崇敬地向自己所信仰者深深鞠躬,總是讓人感受到多了那一份「優雅」與「恬靜」。在那當下我讚嘆「日本能!」,也感嘆「台灣何時能?」。沒想到回台才不過半個月,一開學就有如此感人畫面出現在我眼前,真是令人欣喜啊!

於是,我急忙地想看看這兩位小朋友是誰?然而由於車速的關係,僅能驚鴻一瞥。不過,雖然是剎那間,我卻能立即辨識那熟悉的身影,就是平時在校表現優異的蔡姓姐妹。姐姐佩娟是王銘德老師的學生,中年級時,曾受教於戴臆芬老師;妹妹佳玲是黃祐彬老師的學生,低年級時,曾啟蒙於張蘊誠老師。她們之所以能有今天的表現,實歸因於老師們長期循循善誘教誨的結果。然而僅有良師的培育,而無優質家教的涵泳,是無法蘊育出如此令人激賞的教養。因此,造就出她們不凡的修為,正是其母親也是我們學校愛心志工―陳掌珠女士。陳女士平時為人態度謙和、笑容可掬,為校盡力付出、無私奉獻。這些善行美事每一件都是孩子學習的活教材,也是效仿的好典範,更是深深地烙印在其小小心靈裏。她們透過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過程,自然涵養出「敬天、愛人」的胸懷,也體悟到「奉獻、付出」的真諦。如此「優雅氣質」焉然而生,「慈愛氣息」油然而起。漸漸地發展出健全優質的人格,而成為人人都喜歡的好學生。所以我們可以說:「良好的教養,根源於優質的家教。」,為人父母師長者無他,惟「愛」與「榜樣」罷了。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