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家鄭萬欉的故事

張貼日期:2020/9/22 上午 05:10:12

鄭萬欉校友出生於民國十九年松山國小對面,出生時家境富裕,祖父鄭水盛是日據時代松山少數有大煙牌照人士,祖母鄭柯氏于新庄仔人,以人工織製麻布袋,父親鄭德旺負責麻布袋外銷日本的業務。六歲左右父親向土地公廟旁高阿壞(高送東)租屋居住,到了八歲又將家搬遷到頂街,向呂阿粒租屋,呂家前面是霞海城隍廟,他把城隍爺的生日定為農曆五月十四,比台北城內晚了一天。

~ 忙碌的小學生 ~

鄭氏小學一至六年級都是林玉田老師教的,上了五年級後,因為鄭氏父親與彭水樹(彭金木校友伯父)經理福安郡,而他們又常和林水坑老師一塊釣魚,於是林老師說動了他們將福安郡的樂器擺到學校,他可以教學生。鄭德旺由於銷售麻袋而常與日本人往來,於1898年(松山公學校設立)買進一批樂器。於是連鄭氏共有十二位學生跟著林老師學各種不同的樂器,學長周德旺學「黑達啦」(黑管),「水牛槓」林 學BASS(一種節奏樂器),後山坡李(陳) 凱及其兄均吹小喇叭。那段時期,正好日本軍一連串的勝利,從香港、菲律賓、印尼‧‧等國,勢如破竹,學校五、六年級學生於日本軍每攻佔一國,就得從松山遊行到台北再遊行回來,松山公所(松山役場)則會發放參加遊行的學生每個人紅白饅頭個一。鄭氏於民國卅二年三月畢業(第四十屆),接著進入松山國小二年制高等科,所有其他一起學習樂器的同學也都進了高等科,也仍由林水坑老師訓練。

~ 升旗台旁的小號手 ~

太平洋戰爭末期的冬天,日軍開始節節敗退,家住饒河街尾的徐世通老師每週有二至三次的值夜,他當時是松山公學校見習老師(助教),輪值時,他會買塊牛肉,學校的菜圃拔些青菜,弄點配料自己煮個簡單的火炭火鍋,就常邀約鄭氏一起享用,陪他聊天。他的父親民國卅五年參選台北市參議員,有演講會鄭氏一定是每場必到。

高等科開始,每天升降旗都是鄭氏站在生升旗台旁吹奏音樂。太平洋戰爭最後一年,日軍也進駐學校後操場,他們有一組八至十人的號樂隊,由一隊長帶領,鄭氏則與他們互相切磋,從學吹訊號的樂器進而學會小喇叭。後來松山菸草局被美軍轟炸,所有松山高等科的學生列隊步行到去清理,出隊及行進間,也是由鄭氏吹號,這時他已二年級了。除了松山菸草局被炸外,松山飛機場更是美軍轟炸的首要目標,一日誤轟炸到槍鬼仔巷(饒河街61巷),由於是落在住宅區,造成了數十多人的傷亡。鄭氏於民國卅四年三月畢業(高等科第廿一屆),日籍副校長介紹他到後山坡台電油櫃部,月薪30日元,鄭氏工作了整整一年。

高等科畢業後,接著跟隨省交響樂團團員周燦霖(吹伸縮喇叭)、陳金木(吹伸縮喇叭)學藝,周燦霖是周永祿(周永興校長之堂弟)的。

~ 打拼的年代 ~

剛光復時,鄭氏才十五歲,母親染重病,一帖藥得花上舊台幣30元,一日需三帖,一日一張「青仔欉」(百元鈔),整整費了一年才醫治好,家中元氣大傷。民國卅六年,因國共內戰導致台灣白米大量外運而島內缺米,父親經營起白米買賣,哥哥萬益到中南部批米,我則負責到松山領米。這時家已住到廟旁左側算起第二間(饒河街253號),祖父以前所購的房屋,而這房子後來因父親經營不善,也賣給劉丙丁先生。。這時「松山鴨肉店」王阿福(王添福)則在賣貢糖及花生糖,尚未開始賣「油湯」。

~ 街頭藝人的叫賣生涯 ~

接著鄭氏十八歲時和四位樂隊朋友開始賣肥皂,到萬華的肥皂會社訂購肥皂,然後一伙人在北部各鄉鎮領貨後開始邊演奏邊銷售,每個據點賣個兩三天,四塊肥皂一百元,這種以樂隊演奏來打廣告的行銷方市式效果不錯,每天都可賣個萬把塊,生意不錯,王阿福這時就和鄭氏商量,希望也能加入,於是王阿福就成為第六個合夥人,負責近郊的載運,以「利亞卡」將肥皂運到售貨據點,約兩年以後結束這行業,王阿福存了些錢就再松山媽祖廟東側的巷子裏開始經營起小吃攤,也造就了「松山鴨肉店」的一番事業。

~ 福安郡的故事 ~

「福安郡」的取名,因松山原隸屬大台北廳大加蚋堡,民國九年(大正九年)十月一日改隸台北州七星郡,所以「郡」字由來應是取自七星郡的「郡」,此表含括松山十三庄,至於「福安」兩字有一說是創辦人王福財名字有「福」字,又是福建安溪人,一說是取自「福」建「安」溪人,事實上安溪是有個「福安廟」。

師資方面有兩位日本聯合艦隊的樂隊指揮田中先生與日下先生帶來大量樂譜,並指導樂隊各種樂器的技巧。

王福財後代的子孫也繼承他的衣缽,長子王松,次子王承興(小喇叭),王松之子王中平(十三屆,民國四十七年畢,小喇叭),均為福安郡團員。

隊員中陳明發敲大鼓、李伸在(校友會理事吳庸河之父)打小鼓及吹小喇叭、空輝周雲飛BASS、詹福之子華視大樂隊詹森雄(九屆,民國四十三年畢)吹小喇叭、中藥店的莊金火小BASS、里族人蔡必階吹小喇叭、劉丙丁三子李清正也在中視大樂隊。

「福安郡」的團員幾乎都是松山國校畢業的,所以成團以來,每年松山國校運動會或重大活動該團都會幫忙演奏,進而附近的中小學校都來邀約演出的,甚至連北一女都不例外。

另一重頭戲就是慈祐宮媽祖誕辰的繞境及每年一度的「北港」進香活動,唯慈祐宮南下與否每年得擲 三杯才能出駕。原來有一年進駕北港,回程迎錯神像,起了不少糾紛。從此慈祐宮每年以擲筊來決媽祖定回去做客否。早期慈祐宮的北港進香團都是包火車南下,後來才先有車上沒有冷氣的遊覽車,高速公路通車以後就方便多了。

而「福安郡」在與他團的互動,有主要為太平西樂社,彼此常互相支援演出而該團團員陳水培、陳金青為「福安郡」好友。

~ 東南亞記行 ~

民國四十四年前後,鄭氏隨「軍人之友社」赴金門、馬祖進行一週的勞軍,以王元良為主,主要團員有蔣光超、蝴蝶、胡同(凌波之師)、潘迪華等藝人。回來後隨及參加僑務委員會與美軍顧問團舉辦的東南亞華僑宣慰團,以「李棠華特技團」為主,到東南亞各國表演,此團主要目是告訴華僑蔣氏已在台灣為中華民國總統,台灣也成為復興基地。因為在菲律賓的演出長達半年,於是鄭氏藉由馬尼拉翁彬區華埠華僑交響樂團團長的幫忙,學了半年爵士樂與指揮,這熱心的團長還幫忙出了學費,然後去了泰國表演長達八個月、越南只有去遊覽、寮國一個月及柬埔寨三個月,所到之處均受到僑胞熱烈歡迎與招待。

~ 松山街的「鬥陣」 ~

三、四零年代,松山頂街有「福安郡」、下街有「賣布木仔」鄭氏資助的「永樂軒」,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及八月十五,兩團均會在松山市場廣場較藝,輪流一曲一曲的演奏到一方無曲可奏就算敗方,可算松山的地方文化盛事。

其他就是松山府城隍廟裏廟裏兩惻的七爺(范將軍)、八爺(魏將軍)是鄭氏姑丈李秋風1936年由廈門引進,也是我兒時三月廿六最喜歡看的神偶。

「福安郡」成員彭陳輝校友打得一手好小鼓,當過他松山區長,在松山區長卸任後,在渡船巷仔西惻旁靠河邊空地闢建一露天茶室,有百來個座位,入場門票為每杯茶五角,生意不錯,而樂隊常因演奏精采,客人常會給小費,比北投的那卡西還早。鄭氏偶爾會回來客串演出。

~ 音樂的事業 ~

鄭氏取妻吳雲卿,後取李幸靜,現有四子,服務於各行業,老大有得他鄭氏的真傳,也再教音樂。鄭氏曾經在金國( )、第一飯店、林口美軍十三航空俱樂部、統一飯店、希爾頓飯店、仙樂思舞廳、凱薩林西餐廳等地演奏,並於希爾頓飯店表演期間時灌了張唱片

四年前鄭氏去屏東「阿猴樂隊」指導一陣子外,近七、八年來,也幫松山區寫了一首「錫口之歌」、及松山各大廟宇寫了樂曲現居住宜蘭縣頭城鄉,以修道及寫曲為主業,法號為 。

五零年代「鼓霸樂隊」隨著電視的普及而知名度大增,該團第一場正式的演奏於台北市中山堂,鄭氏支援吹小喇叭,該團因為有向文化局請領牌照,獲得不少補助,所以說台灣西樂教父,專攻爵士樂的鄭氏認為「福安郡」在松山廟宇及地方如此繁榮的情況下,應有更大發展空間。

 周燦霖 和周永祿何關係

 何時改攻爵士樂

福安郡演奏情形

福安郡樂團於松山府城隍廟前

鄭萬欉校友於宜蘭頭城自宅

鄭萬欉演奏英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