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電企業的導師─王淑霞的感恩時刻

張貼日期:2020/9/15 上午 04:57:53

感謝天!感謝地!創造了每一個獨特的人,包括我。

話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尾聲中,我很自然的出生在台北市松山區中正路153號(現在是八德路四段687號鴨肉店海順餐廳),從此開始了我的多元而嚴肅的人生。感性與理性交織出了複雜的種種,而我卻響往簡單的生活。六十年了,夜深人靜時,我的感覺是滿足的,我知道我能做甚麼,我不能做甚麼,我該做甚麼。

西元2002年1月,我任總體規劃召集人執行國科會『平面顯示器國家型科技計畫---先期規劃計畫』,計畫於2003年1月結束,我送出了報告書後,婉拒了國科會,經濟部任何兼任職位的邀約,專心指導當時的十幾位研究生,並停止收新生,同時決定等這些學生畢業,我就辦理退休手續,於是我在2005年2月1日正式退休,交大給了我一張永久的『榮譽退休教授』的聘書,學生也在今年夏天全部畢業,分別拿到博士及碩士學位。現在我仍然天天到學校,三十年的實驗室、辦公室是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整理的,期待我指導過的一位畢業生能如約的到交大光電系任教,這樣明年8月就有可以傳承的人。

今年4月15日交大光電系為我舉辦一場退休學術研討會,題目為『液晶科學與技術』,使我有機會回顧我的六十年人生,我寫了一篇『順應自然六十年』的文章。另外研討會中我的同事與學生給我溫馨的祝福,學生更把我三十年來的研究成果寫成總複習文章,並在研討會中報告,這些資料皆收集在研討會的文集裡,方便有興趣的研究人員繼續研究探討時參考。

從年初到現在才得平靜下來,心中充滿感恩,我要感謝:血緣的家人,雖然我們很少住在一起,但六十年來你們不曾少掉對我的關心,大哥王益堅在我上幼稚園的前一天送來美麗的洋裝及紅皮鞋的那一幕,還常清楚的出現在我的腦海裡;養育的家人,我們一起住了18年的顏家古厝(照片2)已被高樓取代,但它永遠留在我的心中,那裡(照片3)有我與大地同舞的快樂童年,看天空做白日夢,一波三折的成長期,我們一同渡過了,政府『以農業養工業,以工業帶農業 』政策下的陣痛期,我們的良田被財團以15斤米的價錢買去一坪地,一大片土地換來有限的生產機器,多少的汗水與淚水,靠著堅忍不拔,勤奮進取的特質,我們顏家人如今個個有成,從農夫農婦成為現在的企業家或科學家。你們的養育關愛造就了我這個『養女王』的今天,還記得很小的時候喝熱米漿時,大我三歲的大姊顏錦鶴總是吹一陣子讓我喝一口,謝謝你們;婚姻的家人,感謝你們的包容,讓我有揮灑的空間;教育我的人,從幼稚園開始,我就得到師長的疼愛,感謝林金蓮老師讓我使用她家的鋼琴練琴,後因視力的關係,沒有繼續,但至今我仍會彈那練一半的最後曲子。每個人都有個別差異,要有愛的教育更要因材施教,因此教育中與學生個別談話是非常重要的,三十年來我與每個指導過的研究生,個別談話的時間佔去了大部分。我的高中導師錢亞滿老師,在一次個別談話中,去除了我對念英文原文書的恐懼,使我敢選擇我所愛的物理,使我快樂的過了幾十年,真謝謝她。大學及研究所的指導教授,甚至工作時的老闆教授都是我的貴人,他們不藏私的教我,真是感恩;工作的伙伴,很投緣的,我在交大一呆就是三十年,交大從老的到小的,從校長到工友,甚至我的七十二位弟子,都像我的家人一樣,他們不但是我的軍師,更是我的心理諮商師,感謝你們豐富了我的人生。眾多的液晶人,有你們的逗陣與鞭策,我們篳路藍縷,從液晶到液晶顯示器,促成台灣成為液晶科技王國,這次的眼球革命,台灣沒有缺席;當然還要感謝交大給我很好的教學與研究的環境,國科會也提供我研究經費,使我連得了兩次的物理傑出研究獎,也感謝教育部工研院電子所的經費支持以及LCD各公司對學會的參與與支持。

感謝松山國小的教育,孕育了我做人與學習的根基,在此報告幾件事與我感念的老師與同學分享。

~ 在新竹交大的教學與研究 ~

西元1974年的夏天,我到交大理學院電子物理系任教當講師,與周勝次教授一同建立了國內第一個液態晶體實驗室。1980年8月依照教育部政策,交大在電物系的基礎上成立台灣第一個光電工程研究所。吳俊傑是十個第一屆碩士班學生之一,也是我的第一號弟子,到現在不知不覺的除了大班上課的學生外,我共指導了72位研究生,包括18位博士54位碩士。1986年交大光電所開始招收博士班學生,1994年成立電子資訊學院,光電所也由理學院轉入電資學院,1990年起我當了兩年所長,我的任內聘了5位教授,接下來教育部人事凍結,我們老師員額都沒增加,申請成立光電系也是一波三折。一般人可能認為光電領域只要有研究所就可以了,但我認為人才的養成要有連貫性,學術與科技發展要有聚落性,應該在研究型大學如已有多年光電研究所基礎的交大成立光電系。感謝相關人的努力與支持,在一系多所的架構上,我們已有光電系和光電工程及顯示科技兩個研究所,新的研究所也在籌畫中,系所館舍也在興建中,光電學門即將在大家的努力之下,在交大傳承延續形成聚落,將來一定會開花結果。

在交大三十年我自編國內第一本研究所液晶課程講義『液晶導論』及『液晶實驗室手冊』,研究領域含蓋液晶物理、液晶非線性光學及液晶顯示器。研究成果包括期刊論文近百篇,包括多篇邀請文章,研討會論文近150篇及專利7個。博士論文18本,碩士論文61本。1989年第一個博士班畢業生吳俊傑也是國內第一個以液晶為主題的國產博士。我們在鐵磁性液晶方面的研究成果發表於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983),至今引用此文的超過80篇,New Scientist 用『Liquid crystals fall into line』為題加以報導,並被引用在『Electro-optic Effects in Liquid Crystal Materials』一書中,這應也是國內第一篇上PRL的液晶文章。而液晶非線性光學研究成果得到國科會79學年度物理傑出研究獎。另外侷限空間液晶的研究成果得到國科會81學年度物理傑出研究獎,並被引用在『Liquid Crystals In Complex Geometries Formed by Polymer and Porous Networks 』一書中,其應用申請到美國和日本的發明專利。還有四個學生的研究成果得到光電工程學會博士論文獎。感謝我的弟子們的努力。這個液晶家族已經繁延開來,不但有他們血緣上的下一代,也有教育及企業體系裡的下一代。

~ 國際液晶學會(ILCS)及研討會(ILCC) ~

我一直認為教授教學與研究應該與世界同步,所以在我進入了液態晶體的研究後,1980年就自費去參加在日本京都召開的第八屆國際液晶研討會,在此認識了S. Kobayashi 教授。此會每兩年舉辦一次,由各國輪流主辦。到目前為止我除了1982年在 Bangalore 舉行那次沒去外都有參加,因此我到過的國家還不少呢!1992年承蒙林磊教授推薦,我進入國際液晶學會成為台灣地區代表(Regional Representative of ILCS),兩年後我們成立了自己的學會,並加入國際學會。我成為學會代表(ROC Taiwan LCS Representative in ILCS),到1999年我接台灣學會的理事長為止,共當了八年國際學會台灣代表。

加入國際學會的過程,對我是一個新經驗,我們台灣的學會是在1995年9月16日成立的,在1996年6月24到28日的國際液晶會議上,我們申請入會,因為與大陸之間名稱的問題要處理,會中討論了很久,幾經波折,還好有P.Cladis教授及P. Palffy-Muhoray教授兩位國際朋友的幫助及與會國人的集思廣益,最後用ROC Taiwan LCS的名稱,在1996年11月15日順利進入國際學會,真感謝他們。

上,我們申請入會,因為與大陸之間名稱的問題要處理,會中討論了很久,幾經波折,還好有P.Cladis教授及P. Palffy-Muhoray教授兩位國際朋友的幫助及與會國人的集思廣益,最後用ROC Taiwan LCS的名稱,在1996年11月15日順利進入國際學會,真感謝他們。

~ 台灣TFT LCD 產業 ~

台灣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FT LCD)產業開始蓬勃發展時,有人說是1997年韓國金融風暴,日本才願意把技術移轉出來,台灣撿到便宜。我說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沒有根基技轉會成功嗎?台灣今天能在這個產業展露頭角,成為國際大廠,產官學研事前的準備才是重要的基礎。我是學物理的,機緣讓我在1974年一回國就開始研究液態晶體(Liqui Crystals),1989年8月11日正當我們全家要出國訪問研究的前夕,當時飛利浦副總裁許祿寶先生,對我說『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希望學術界能積極的參與台灣的液晶顯示器(Liqui Crystal Display)產業的推生。雖然當時我稍懂LC但完全不懂D,不過本著教授對社會的責任感,在當天下午7點,一群人在我辦公室開座談會,題為『如何推動台灣LCD之R&D』,至今我還保存著我手寫的會議記錄。十幾年來我一直照著當時的三個結論努力。

現在產業已成形,回頭看,我們完成的比當時的目標更深更廣。學術界有系統的培育人才,在大學開授LCD相關課程,對外也不斷的安排培訓班,成立學會,提供產官學研互動的平台,積極的參加國際學術活動,召開研討會,促進國內學術與技術的提升。半年後1990年我回國的第二天2月6日,在交大召開國內第一次『LCD發展研討會』,我主持開幕典禮。產官學研聚集一堂,盛況空前。不久後,3月7日,台灣經濟研究院舉辦『高科技產業技術發展對策研討會』,在人才缺乏的狀況下,由我於座談會中針對Seiko Epson 常務董事兼部長其齊藤敏明的『平面顯示器公業動向』的報告進行講評。從此我與這個產業結下不解之緣。於是我決定第一步向當時的龍頭日本取經,首先推薦吳俊傑(現為台北科技大學光電系教授)到Seiko Epsong LCD廠上班,再於1990年7月帶著當時的博士班學生郭振隆(現為奇美電子協理 掌管 LCD-TV總處暨行銷業務總處) 參訪Seiko Epsong 及Sharp LCD廠 。特別感謝松山國小校友,也是我大哥王益堅的好友,已故前聲寶總經理石炳耀先生的安排,我們才有機會進入Sharp LCD廠參觀。後來又推薦 郭振隆博士到日本東北大學上班,向LCD權威Uchida教授學習。

現在國內上市公司中已有五家TFT LCD 大廠,很多光電系所也開授LCD 相關課程。以人才培育來說,我有72弟子,8個擔任教授等教職,54個在LCD相關企業服務,其中在奇美集團就有24人。

總之,我心中充滿感激,我沒有特別的企圖心只是順應自然的過了六十年。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人,我會再努力貢獻來報答大家。最後我以我的同事也是我的軍師祁甡教授送我的詩作為結尾:

交大三十稔,春秋一甲子。

弟子七十二,媲美孔夫子。

學術揚國際,液晶譽桑梓。

念念在光電,悠悠永不止。

王淑霞 于交大2005/11/22

王淑霞教授:12屆(民國46年畢業)校友

學歷: 美國普度大學生物核子學碩士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物理學碩士

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系學士

經歷: 交通大學光電所教授

中國液態晶體學會理事長

國際液態晶體學會台灣代表

榮譽: 兩屆國科會物理傑出研究獎

專長: 液態晶體、液晶顯示器和非線性光學

1997年台北市松山區中坡里顏厝

王淑霞2005年于交大

中埤(灌溉大水塘)現在榴公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