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之子:吳建民教授

張貼日期:2020/9/22 上午 05:01:40

電話一頭,得知吳教授走了,腦海中一片空白,心中百感交集,只想讓自己的心情沈澱下來。前些日子,吳教授還百般叮嚀,松山探源尋根中,尚有許多事情未完成,再不整理這些史實就沒有了,那裡知道……。

認識吳教授始於1998年2月,松山國小校友會的成立,同年12月,接著舉辦百週年校慶,在吳教授的領軍下,李龍雄、周建春、顏淑玲、傅樺昌和我等,開始著手整理松山人、事、物等史料,五年來出版四本松友會刊,其中最重要的部分,莫過於松山探源尋根,乃吳教授嘔心瀝血之作,他不斷地從收集資料,一點一滴的累積,來龍去脈,皆循跡考證,再一個字一個字鍵入電腦中,吳教授口述,使我了解松山許多陳年往事。

吳教授生於斯長於斯,對松山這塊土地鄉土人情的關懷與愛心,甚於任何人。從多次討論中更展露無餘。吳教授的父親也是老師,教育英才無數,和林水坑校長及我父親先前都住在學校宿舍,使我對吳教授倍感親切。

~ 細數過往 笑看松山百年史 ~

吳教授在經建會服務,是水利方面的專家。事實上,這只是他的專長之一。對我來說,吳教授對於文史資料的蒐集,及鄉土民情的了解,以及對現代科技的認知,使我印象深刻,不僅如此,他是一位務實的文化建設推動者。當初我們開始整理校友會刊時,重點在於將松山的人文歷史與事蹟有系統的記錄下來,而吳教授就像是一位擁有挖不完寶藏的智者,談笑風生中皆有許多典故可告訴我們,不僅一直幫助我們蒐集資料,本身更不斷地記錄撰寫。

校友會刊從1998年到2002年,每年都發行出版,裡面多達三、四十頁篇幅的資料,都是吳教授一點一滴整理下來,從第一期談到松山礦業即是一個相當意義的主題,因為松山的產業和煤礦有很大關係,吳教授告訴我們,挖煤礦時最怕挖到水,水是從基隆河來的。在文化維護上,談到具有二、三百年歷史,位於後山埤的西班牙教堂,卻被政府拆除,他感到相當無力與憐惜。當然,我們亦談到許多發生在松山的事情,像是松山二二八受難者徐春卿,吳教授也特別研究,徐春卿在日據時期即為民主先鋒,女兒卻在中國飛機轟炸松山時身亡,光復後又發生二二八事變,當時全家生計靠賣治療腎臟病的藥維生,境遇令人感嘆。

從一點一滴的討論中,我們才逐漸了解並勾勒出,松山過去百年來的人文歷史與文化傳統,教育上王子榮校長、林水坑校長、蘇水木校長等的努力,詀山成為一個充滿文氣息的地區,另一方面,在政治上亦有許多傑出校友,服務鄉梓不遺餘力,如游彌堅、高玉樹、鄭李足、傅王遜雪、周英英、王雪峰等;在企業上,有陳復禮、張國安、林清波等,這些人松山有特別淵源,對於錫口的貢獻更是不容遺忘。另外,我們還逐漸追溯到松山慈祐宮的歷史到松山教會的發展,再談到許多餐廳、膏藥販賣的特殊典故,從不同層次及領域,吳教授都瞭若指掌,信手拈來即可侃侃而談,像是一部活字典。此外,他也常談到專業上的工作,如從納莉颱風導致汐止淹水談到基隆河整治,他常笑說:「汐止很難不淹水的,第一層樓最好還是不要住人」,是位相當幽默的人。

~ 念念不忘鄉土情的

水利土木專家 ~

吳教授亦是位十分熱心的人,不僅對於鄉土調查考證熱心,在做學問、工作上都展現出他的熱情,爽朗的笑聲是他最大的特點。正如校友會刊的出版,每次都由他提供許多的資料稿子,交給我們慢慢消化了解,例如第一期松友會刊才剛發行,第二期松山探源尋根的稿子已寫好並e-mail給我了,許多用字我們不清楚的地方,再向吳教授請教,他也詳細地說明,讓我們更加了解。吳教授對於松山文史資料的蒐集相當努力且不遺餘力,很多時候甚至是親自採訪調查以求完整,並一直推動將其化為照片、圖表及文字記錄留存。

吳教授做事積極,每當我對於他所提出來的資料中,有不清楚的地方時,他都會立即給予我回應,相當有效率,做事認真仔細,許多事情也都事必躬親,常常一個人開車將稿子送來,令我相當不好意思,我也常常提醒教授,開車一定要小心。吳教授人很隨和,他常講故事給李醫師、周建春和我等人聽,很多松山的老故事,都是因為他的學識淵博、肯花時間探討,使我們如沐春風,能夠逐步將來龍去脈一一拼湊出來。相處的過程中,深深感到教授好像永遠有做不完的事,永遠都帶給大家積極樂觀的人生觀,五年前當大多數人仍為是否應發行松友會刊而裹足不前時,吳教授的堅持與篤定,給了我們最大的鼓勵與支持。他做事公正,擁有知識份子的執著與謙虛,也了解外在環境情形,令我印象深刻。

大約是在一年前,我們在教授家裡進行採訪工作,因此利用這個機會談了許多,從過去松山的點點滴滴到現代科技發展,吳教授還與我們談到生物科技,以及參觀日本工廠,了解重要技術的經驗,並自己進行用細菌處理污水研發的經驗,是位關懷人文、藝術、鄉土及水利等傑出學者。

除了對松山的熱情及水利的專精,吳教授最得意的事莫過於他兩位公子皆有所成。他的大兒子是美國馬利蘭大學博士,現在是台大教授並在著名生技公司服務,成績相當優秀,乃社會菁英,而另一位公子則在澳洲擔任藝術工作者,兩個孩子都在喜歡的領域中,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這是吳教授最值得驕傲的事。

過去數年來,吳教授花時間,將松山的人事物與文史資料一一整理,他對於這份工作,這塊土地擁有強烈的熱誠、使命與歸屬感。看著靈堂前,吳教授的小孫女,折出來各式各樣的紙鶴,顏色活潑生動,和吳教授的笑容一樣燦爛,一樣熱情,吳教授竭其所能點燃,松山人對故鄉的關懷與愛,永遠是我們心中的松山之子。

開朗的吳建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