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港墘沙埔走叨去?

張貼日期:2020/9/24 上午 04:45:58

引言:

只要是在民國五十以前在松山國小就讀過的校友,一定對於基隆河邊的沙埔具有一份濃濃綿綿的記憶,因為大家的童年一定多少和沙灘存有或多或少的關聯,以及回憶,不管是美麗的、憂傷的或是恐怖的。記得陳拱北博士夫人常提及松山基隆河邊的美景,相信她應該也會同意松山港墘除了遠山、竹林、河水漁舟、吊橋、夕陽以外,沙灘是獨一無二,變化多端,當然也應該是最美麗的,更是大人小孩可以最直接接觸的大自然,所以感覺上是實在的,卻又有一點虛無飄渺,因為沙灘常常一下子就消失在水底下了,當露出水來時又是有形,真實的景物。每一次看它,總是感覺到有一些變化存在。

獨一無二:

基隆河的沙灘確實是非常特殊的,到目前為止,至少在台灣,我尚未在任何河川看過有類似美麗的沙灘過,因為松山港墘的沙埔是金黃色,除了福隆以外,其他海邊或河邊的沙灘大半是黑灰色為主。另外松山的沙灘是淡水海水共同滋養的,因此孕育了一個與眾不同的生態。以前沙灘下有數不盡的蜆仔、各種蝦子,沙灘與河岸接觸線的黏土穴內則有小螃蟹,河裡一年四季有鯽魚、鯉魚、草魚、鰻魚、水針等多種魚類,在冬天還有烏魚。這是因為松山的河段是受淡水河潮汐消長影響,海水會倒灌,而海水淡水交混,所形成的特殊生態,這一點與南部養虱目魚、半鹹水魚(如吳郭魚或稱南洋鯽魚或鯛)及草蝦的塭仔很類似,一般而言,此種情況下所孕育的魚,肉質較有彈性,也不會像一般池塘飼養的魚會帶有土味。

松山基隆河的蜆仔也一樣,肥美而不會有腥味,所以很多關渡的魚夫都會到松山沙灘來扒蜆仔,由於數量太多,除了賣蜆仔外,也賣蜆仔肉。我們知道,蜆仔含有高濃度的蛋白質和肝醣,是一種補品,尤其是對有肝病的人,具有滋補肝臟的效果,目前台糖公司就在推銷濃縮蜆仔精,強調保肝之效果。在民國五十年以前,由於經濟並未發達,這片黃金沙灘也提供了另類蛋白質來源給松山地區的人,真可以說是得天獨厚。

沙灘的變化:

平時美麗的河水與沙灘,隨著季節氣候的變化,也會出現不同的景象。如果你仔細觀察,沙灘上的波痕每天都出現不同的紋路,依潮水的變化,出現不同的圖樣,讓你每天可以欣賞全新的不同的圖畫,所以對我而言,沙灘是具有生命力的,每天在更新,是具有創新活力的。除非刮颱風下大雨淹大水,隨著每日潮汐的變化,港墘沙灘一天大約會出現一至兩次,松山人有「早鄭(滿)晚鄭(滿)」(指河水)的諺語。月有陰晴圓缺,每個月會也造成大潮(滿)、小潮(滿),也使沙灘的整體外形,在一個月中出現較大變化。如果河水往上游方向流時,表示在滿潮,就要小心一點,幸好平常滿潮淹水的速度很慢。如果我們蹲在沒水的沙灘摸蜆仔時,在不經意的情況下,有時約過了半小時,才發現自己的屁股底下的褲子濕了一片。如果河水往下游方向流,就是在退潮。每次颱風造成的大水也常會造成沙灘大小、位置、形狀以及河水深度的較大改變。看似平靜美麗的沙灘,一旦滿水,沙洲就被淹沒消失了。如果形狀、深度改變太大,尤其是沙灘之間的凹陷深度變大時,則滿潮時的河水會出現漩渦。不懂狀況的小孩下去玩水,常因站不穩,驚慌而跌倒,就有被溺斃的危險。

由於現在河邊建了堤防,也等於將河水連帶沙灘都加上銬銍,加上截彎取直(等於開刀)之後,很不幸的是松山港墘的沙灘已經位移,甚至不見了,實在非常可惜。

沙灘的來源:

沙灘的來源很可能是在基隆河上游泥沙,經過好幾萬年自然沖積而成的。另有一說是因上游採金和採煤經年累積而成的。由於採礦之說頂多只有二、三百年而已,應該不是沙灘形成的主要原因。而沙灘顏色呈現金黃的特徵,應該跟地質本身特殊有關,所以筆者一直強調,這應該是自然賦予,得天獨厚的上天恩賜。也許也是我們先民選擇松山定居的原因之一。

沙灘與松山人的互動:

二百五十年以前在凱達格蘭族原住民的時代,我們所知甚少(大概在1750年左右),當時沒有電,也沒有自來水,沒有汽車,錫口街正慢慢在成形,也沒有後車路(現在的八德路)、基隆路、南京東路等。漢人進來的途徑主要經由水路,由淡水河口,經關渡、士林、再落腳在塔悠、里族,北勢湖、洲仔尾、錫口、南港、汐止等地,並以務農為主。之後錫口先有媽祖廟於河邊設立,再慢慢形成市集,一般廟旁就會有人賣香燭、金紙、擺算命攤、小吃攤、中藥店、棺材店,再慢慢加進五金、雜貨、米店、布店等等民生必需用品及醫院,其他賣雞、賣豬肉及菜的人則是由鄰近農人,挑著擔子或是推著車子,以趕集的方式來作買賣。因地利之變錫口街就成為松山十三庄的埠頭。也就是當時大松山地區的信仰、文化及商業中心。

據稱在十九世紀末年錫口的有錢人大部分是做染坊和賣香燭出身的。當時因缺乏資本及紡織的技術,故大部分由唐山進口原布,在河邊取水染布、曬乾、漿布,由於用水量很大,因此他們都在錫口街靠河這一邊設廠開店,街上店面做生意,染房則設在後面靠河邊。如果你稍微注意的話,同樣的情況也發生於幾家製香、賣香燭的店,由河邊曬香的架子數量,就可以看出當時的盛況。此二個行業都是勞力密集的產業,故每家一定必需僱用一堆師傅和學徒一起工作,許多人吃大鍋飯,所有吃飯煮菜用水就都到河裡挑,女人每天也都在河邊洗衣服,殺雞殺豬洗菜洗碗筷也都在河邊,收工之後洗澡也是在河邊。我們可以想像,當時錫口街的人的日常生活,可以說與河水和沙灘息息相關。早上河邊是家庭主婦的社交場所,傍晚沙灘是小孩、男人聚會的場所。想想看,每天能夠洗一個乾淨的澡,換上乾淨的衣服,在當時應該是非常陿意的享受吧。這一種情況也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河邊洗衣的婦人們,除了東家長西家短的散佈一些本地八卦外,也同時收到街坊發生的新聞,男人們也一樣,在沒有報紙、電話和收音機的時代,基隆河邊的聚會應該是很重要的資訊來源。

南松山米粉寮則較為特殊。因為地處下街尾與後來火力發電廠(下街尾、米粉寮、里族)之間,該段河道呈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水流較急,有漩渦,加上水深(無沙灘),故只限於固定的幾個點建有泥土石板階梯讓人下去挑水、洗衣,在該處游泳常有溺斃之事件發生,平均一年有一、二件,所以就有人謠傳,說是因為有水鬼的關係。其實這個謠言也有一個正面的意義,可以提醒大家,千萬不要到該處去游泳,以免危險。記得以前該處溺斃的人之中,有好幾個是外地來的人,主要都是對地勢水流不熟之故。

巨變:

在民國五十五、六年左右開始,基隆河水因受上游工業區排放劇毒廢棄物嚴重污染所致,魚、蝦、蜆仔已幾乎完全死光,河水骯髒混濁,而且有股刺鼻臭味,完全沒有生命的跡象,沙灘被一層厚厚的爛泥所覆蓋,其上長滿青苔,唯一可以看到的生物是在下水溝常見的紅蟲滋生,所以港墘也就很少有人走動,根本沒有人敢下去河裡,基隆河和沙灘真的死掉了,就死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中。偶而只有一、二艘以前扒蜆仔的漁船,停在頂街和下街尾的排水道口,一、二位關渡來的四、五十歲漁民,穿著高及胸部的防水衣鞋,努力的在抓紅蟲,就如同科幻影片所見,在工業化之後,大部分美好的大自然被破壞,人們只能無奈的尋取一些尚能耐過污染的蟲來維持生活,這種景象看起來十分悽涼又悲哀。

接著民國六十七年起基隆河由石壁潭段、洲仔尾、里族(舊宗段)、塔悠(大佳金泰段)至大直橋,進行了工程浩大的截彎取直工程,將兩個重要的彎道拉直(參見圖一)。當時先進行松山這一邊的堤防工程,建立了一道約二層樓高的堤防,硬生生的將基隆河和饒河街切開來。饒河街後面的河邊美景,就被建成現在的松河街與堤防,形成類似台北監獄一樣的外牆(實在很像),松山河邊的美景也一下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硬梆梆的水泥防波堤及防波塊,但是沙灘不見了!當時洲仔尾那邊尚未整治,由松山往對岸看,仍可看到竹林,白鷺鷥築巢以及週仔尾尾端河道轉彎處有一片沙洲,仍然很漂亮。但是接著建內湖那邊的堤防以及麥帥一橋與麥帥二橋,這個僅存的美景就完全破壞殆盡了。這樣的改變只是造就了舊宗路的大賣場及內湖高科技園區,外形怪異的中國式國宅和洲仔尾的兩棟很突兀的大樓。以前好幾萬年孕育的基隆河沙灘、竹林美景不見了。

從小我就喜歡在河邊活動,在截彎取直工程進行時也常去走走看看。有次看到好幾艘河中的鐵皮工作船,一艘艘以鐵管連接起來由松山一直連到高速公路橋底下,靠彎道的大佳段附近,以水抽沙的方式,將松山的沙灘抽送至該段去建美堤河濱公園內的設施,一部份則被抽送至洲仔尾對岸麥帥一橋河邊。原來松山基隆河的沙灘就是這樣被移過去的。當時沒能拍照存證,實在可惜。

新生: 轉悲為喜

好不容易,最近我們可以見到有二段河邊有沙灘的出現,一在麥帥一、二橋間靠內湖洲仔尾那邊的河岸(圖二),規模較小,週末常有人在那裡釣魚。另一片在近高速公路橋附近,靠大佳段彎道的松山這邊河岸(圖三),規模較大,而且是幾乎與原來松山基隆河一般大小形狀的金黃色沙灘,實在是令人高興又興奮。

於四、五年前,我就注意到這片沙灘,由於河水髒,常常都被一層爛泥、青苔及紅蟲鎖覆蓋,鮮少有人有興趣及勇氣走在其上;今年因為兩個颱風造成淹水(圖四),洪水沖刷的結果,哈!松山的沙灘又出現了(的確應該屬於松山的塔悠,基隆河的大佳段,該不會是中山區吧!),最近我高興的去走去看看,與過去走松山沙灘的感覺相比,除了垃圾稍微多一些以外,感覺尚好。走在其上,第一個衝動就是要摸摸看看還有沒有蜆仔,結果令人失望。不過我想,只要有沙灘,去買一些蜆仔來灑在沙灘,讓其繁殖,一、二年之後,應該是很容易可以重建起來的。至於螃蟹的話可能較困難。我發現最近有一些釣客也注意到這片沙灘,在週末經常來釣魚。魚還不少哩!有鯉魚、鯽魚、吳郭魚、環保魚、土虱等。不過河裡的生態確實是改變了,看不到蝦子,水針等,而一陣子最多的是烏龜和土虱(鯰魚),因為是宗教放生的觀念造成的。記得再發生SARS流行的那一段時間,在高速公路的橋下就舉行了數次法會,每次都運來差不多十卡車的魚來放生,對於河水生態的確造成重大的衝擊。在颱風之後由於沒有人干擾,有些候鳥、雁鴨、夜鶩、白鷺鷥等都出現在沙灘,好不熱鬧。告訴各位校友,看來基隆河的確正出現復活的跡象(圖五、六、七、八)。

我很高興的要告訴各位校友,基隆河的沙灘又再生了,只不過不是在原地,而是被移植到大佳段高速公路橋靠足球場的河邊,有空請帶全家人騎腳踏車或走路來玩,一定會讓你回味無窮。這個新沙灘其實非常美,如果你由對岸大直看過來的話,您會看到最底下是基隆河水,接著是一層沙灘,然後是高速公路、民權大橋和兩個弧形相疊的的麥帥一、二橋,,接上去則是一O一大樓和校歌中常唱到的筆架山,也就是把整個松山全部涵蓋了(圖九)。最後提醒各位,請記得先到市場去買一、二斤活蜆仔來放養,讓沙灘活起來,讓蜆仔活起來,讓自然傳承下來美好的事物,以及童年的基隆河能夠再活起來。

圖片與說明

圖一:新、舊基隆河比較圖。深藍色為舊河道,淺藍色為新河道。其中之改變,主要為由石壁潭段、洲仔尾(舊宗段)及塔悠大直(大佳金泰段)等三個彎道的截彎取直及堤防興建。結果造成松山區被迫將塔悠割給中山區,舊宗(舊里族)割給內湖區。舊沙灘以深咖啡色標示;新沙灘則以棕色標示之。

圖二:麥帥一橋旁邊,靠內湖洲仔尾那邊的河岸出現的新沙攤。

圖三:高速公路橋附近,靠大佳段彎道的松山這邊河岸的沙灘,很長,也很像原來松山港墘的沙灘。

圖四:颱風造成淹水,也會造成沙灘的巨大改變。

圖五:基隆河出現復活的跡象:新沙灘變乾淨了,也有水鳥的腳印出現。

圖六:基隆河出現復活的跡象:沙灘及河水變乾淨,也沒有惡臭為了。

圖七:基隆河出現復活的跡象:整片乾淨的金黃色沙灘。

圖八:基隆河出現復活的跡象:水鳥也回來覓食了

圖九:此照片由下而上,表現了流水、金沙、高架路,拱橋、高樓、筆架山

(圖二)麥帥一橋間靠內湖洲仔尾那邊的河岸

(圖四)颱風後的沙灘

(圖八)基隆河出現復活跡象,水鳥也回來覓食了

(圖一)新舊基隆河比較圖

(圖三)高速公路橋附近,靠大佳段彎道

(圖五)沙灘變乾淨了,也有水鳥的腳印出現

(圖七)金黃色的沙灘

(圖九)遠眺松山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