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奉天宮──中坡的文化資產

張貼日期:2020/9/22 上午 05:04:34

「松山奉天宮」俗稱「天公廟」供奉主神為玉皇大帝。民國43年興建,位於信義區福德街221巷12號,座落於虎、豹、獅、象「四獸山」之虎山山麓,奇峰巨岩林木蒼翠之天然美景中。每日從福德街221巷及廟後龍山洞邊進入虎山稜線步道(原奉天宮步道)登山健行市民絡繹不絕。站在大殿廣場望台北盆地,看到一個高度發展的台北城市,最近新興建的世界第一高樓「101大樓」雄巍直立在眼前。大門對著瑠公國中(前中埤水塘),新建旳牌樓古色古香,門邊的灌木、花草、奇石、流水形成一幅天然圖畫。登大廟庭階梯扶手上的雕飾,西側有龍吟噴水,東側為虎嘯吐煙,具有特色。

奉天宮主任委員王君相校友詳細介紹,奉天宮通明大殿(凌宵寶殿)高七十二尺,紅櫞黃瓦,殿脊中央雙龍左右盤踞,燕尾翹脊的屋頂是中國傳統南方式廟宇建築特色。近年來,重新裝飾華麗的彩繪剪粘,交趾陶與以樟木檜木精雕細琢的木雕、福建產青斗石(屬玄武岩,又稱青草石)石雕及銅雕的九龍壁,不得不佩服工匠的巧思與精湛手藝,巧奪天功為台灣首見。

周圍壁堵呈現出歷史人物之忠孝節義的故事,仿如一本立體的歷史故事書,是鄉土教學的好素材。松山奉天宮不但是地方居民的信仰及文化活動中心,可以稱是宮廟建築的文化資產,中坡的文化產。

松山奉天宮沿革\r

中坡人都知道松山奉天宮創廟之前,日據時代該地點曾經蓋過一間木屋叫「部落集會所」。據《台灣道教廟誌》一書所記載:

「由王厝之王祿老先生,特別向日本佔領軍承租一塊山坡地,與王國清、王定傳、裴進福等地方仕紳,胼手胝足開闢興建為弘揚文化場所,白天當做幼稚園園址;晚上則為「部落集會所」之用。」

王國清為連結機械公司王金連之父,王祿為王君相主委之父松山公學校二十一屆民國13年畢業,王定傳(詹王福傳)為松社社長第二十五屆民國17年畢業,裴進福為第三十二屆民國24年畢業。

校友王曲 鼻,王葉擔任幼稚園老師,聘請鄭永鳳為日語講習班講師,分別於民國23、25、21年畢業。偶而舉辦晚會,成為村民聚集的地方。

「台灣光復後,當時松山區長溫金波先生,與饒河街耆老劉永浩、沈水來、陳炳等地方仕紳於民國四十五年間,與王祿和王再得、王火木、王子立、王再田、裴進福、裴秋、裴天來等八位鄉親協助下,以竹材興建一間廟宇」。《台灣道教廟誌》。以上參加建廟的人是王厝鄉親,也是王子榮校長堂兄弟與裴厝鄉親。王火木、王子立、裴進福、裴天來都是松山公學校畢業生。

今年10月,參加松山奉天宮信徒大會時,遇到提供建廟用地的裴厝鄉親裴進福校友,小學時一年~三年級級任老師陳金含,四年級森老師去當兵後由橫田老師接任,五、六年級是松罔老師。他現在已八十多歲,答應把創廟緣起以書面寄來,以下是他的來函內容。

松山奉天宮緣起

茲因本宮始於民國四十二年間,由松山街(今饒河街)有二位士紳,一位是當時松山區區長姓溫名叫金波,另有一位當時是開松山永浩文具店的頭家,姓劉名叫永浩,二人是虔誠深信的佛教徒,時常往牡丹坑天公廟上香,得到玉皇上帝的慈悲感應及指示,而後恭請玉皇上帝降臨松山庄建廟供奉的意願,因此到處覓地興建廟宇未成,後來得了暗示,有一天想起在松山街認識中坡裴厝厚友名叫「進福」,二位老人家晨辰五、六點騎腳踏車來到中坡裴厝找進福洽談建廟之事,當初本人頗有佛緣之因,也同感因由有二:一、宏揚三教真理,提倡中國固有文化倫常之道,行善積德,改變人的氣質。二、本庄在台北市邊緣之農村,日常生活比較落後之感,又是交通不便,如建廟之後可能帶來地方的繁榮,如向獲得諸天仙佛神聖之庇佑,所以將裴厝親族共有烟地無條件獻借建廟之使用,同時也提出使用同意書向市政府申請核准,民國四十二年底動土興建。當時松山區代表主席王祿先生及中坡里里長王子立先生二位為證。

當時是竹籬茅屋小小一間清淨莊嚴的廟宇,民國四十三年間良辰吉日,恭請玉皇上帝安座奉敬,於時請一位姓林名叫眼先生做主持,可解厄、醫病,爾後漸漸香火旺盛,眾信徒協力改建一座水泥磚的廟宇,於時二位老人家功高身退,同意將廟獻交地方做為慈善公益,擴充興建管理,當時請中坡里里長接辦,日日香火不斷鼎盛。

王君相主委談:經過三年後,由於信眾與日俱增,香火日益旺盛,民國四十八年正式撰名為「松山奉天宮」。再由溫、劉二氏等籌資將宮址(今之地下室會議室)修建為一座十餘坪大小混凝土未裝飾廟宇,而先行安座。

同時塑造一樽莊嚴玉皇上帝金身恭奉,頭部、手、腳是木頭,身子是竹編,所謂軟身的,供人膜拜。

松山奉天宮與五分埔「開安宮」合併\r

在民國四十八年松山區永吉里里長曹保,自家鄉雲林縣褒中鄉馬鳴山鎮安宮五年千歲(薛王千歲)金身迎至五分埔永吉路四二七號賃屋而棲,開基成立「開安宮」。

「開安宮」第二屆主任委員王君相(里長)召開該宮委員會議,由委員洪杏林、陳玉麟及所屬薛五年千歲結拜會,即連漢珍、簡東波、郭碧東、張有諒(校友曾任松山國小教師,第三十九屆民國31年畢)、黃金池、李清標及郭木水(改名郭昶亨)等十二名,決議欲與奉天宮合併。

由王君相、連漢珍、簡東波、郭昶亨校友(民國39年畢)等向溫、劉二氏商請,並得兩宮神靈筊杯允准合併奉祀。

乃在五十九年二月正式成立「松山奉天宮管理委員會」,一致選舉王君相里長(第四十二屆民國34年松山國小畢)為首屆主任委員。

同年再擴建兩側約兩百坪之殿宇,由地方善信、孫國駒、顏家旺(第四十一屆民國33年松山國小畢)等捐獻一切建材,由郭碧東、簡東波先生督促完成具規模之建築。(即現在大部份地下室)

擴建通明天宮──凌宵寶殿\r

奉天宮通明天宮(凌宵寶殿)是在民國六十二年第五屆管理委員會時完成。早在民國六十一年,奉天宮為配合政府推廣觀光事業,造福社稷鄉民,亦藉以宏揚道教、提倡五倫網常維良正風尚,並極力保存固有文化道統,委員會決議擴大建造最具傳統歷史特色廟宇。

經主任委員王君相與委員兼總務組長郭芳勝(民國39年松山國小畢)等委員,邀請松山區各界仕紳及全區各里里長及南港區里長吳李神在(校友會理事吳庸河之父)、柯水等重新組織第二屆委員會;眾善信同心協力踴躍捐獻,終於在六十二年,在原址後山開山奠基。基地岩石堅固,開鑿極為困難,惟在主任委員王君相及各委員,歷經千辛萬難下,以堅毅信心,終於完成大廟現有之基礎,並延請建築師李重耀先生設計施工圖;奉天宮委員郭芳勝、呂理樓、朱清源(光復後第二屆民國36年畢)等監造施工,擴建凌宵寶殿(通明天宮)。雖然地方仕紳及眾善信紛紛加入本宮建設行列,但工程鉅款經費尚嫌不足,王主任委員鑑於此,乃洽商會同陳有田、郭芳勝協力邀聘地方熱心公益的顏桑路先生(第二十五屆民國17年松山公學校畢)選為第三屆主任委員並連任四、五、六屆主任委員,再接再厲為奉天宮展開更偉大建設。

奉天宮通明天宮(凌宵寶殿)在六十六年秋舉行破土動工典禮,恭請當時松山區梁學明區長主持。國大代表何應欽將軍親提「奉天宮」匾額,懸卦於奉天宮大殿內,為了通明天宮(凌宵寶殿)能如期完成,請當時副主任委員王君相親自兼任奉天宮之首任總幹事,全盤運作,聯繫與全體管理委員,大力支持下,通明天宮(凌宵寶殿)才如期舉行慶成大典。

於民國六十九年(1980)正殿裝飾完成國曆十月廿四日(農曆九月廿八日)舉行入廟安座,承蒙立法院長倪文亞、國策顧問李連春、高玉樹主持入廟安座大典,並舉辦護國大法會,而奉天宮之聲譽,遍佈各地,東南亞各國佛、道教信徒也來朝拜。

第七屆管理委員會至今逐年裝飾,為中國南方寺廟藝術之精良肅穆殿宇。

供奉主神玉皇大帝及眾神聖

奉天宮創立於民國四十五年(1956)全部以竹材興建的廟宇,當時恭奉的「玉皇大帝」現在是恭奉在本宮正殿。中龕最上方二樓為「玉皇寶座」。松山中坡庄一帶居民稱為「天公祖」、「天公」。《台灣道廟誌》所記載如下:

玉皇上帝為道教內至尊之神,至高無上,其統率諸神,為宇宙之主宰。真靈位業圖上記載:「玉帝居至清三元宮第一中位。」為眾神至尊。因此,王建贈王屋之詩中有「玉皇符詔天下壇」之句。

玉帝在民間多稱為「玉皇上帝」,亦常有稱之為「天公」者,其他稱呼尚有玉皇、上帝、天帝、天公祖、昊天上帝、玉天大帝、玉皇上帝、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上天主宰等等。

本宮每年農曆正月初九是玉皇上帝聖誕,一般稱「天公生」,是奉天宮舉行盛大祭典的日子。信眾從前一天初八子夜就入宮等到黎明的頭一刻,燒頭一柱香(燒頭香),初九,整天殿內殿外擠得水洩不通,可見香火鼎盛,飲譽全台。

于正月初八、初九、初十、十一、十二、共五日。舉行祝聖祈安禮斗大法會。舉行吉祥誦經,祈求神祇庇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本宮誦經組,第一任組長陳文富、第二任林陳梅桂、第三任簡玉枝擔任,每逢祭典如:年初祀神安燈、四月文昌帝君、五月五年千歲聖誕,中元節普渡等,都由全體團員誦經、祭拜。

民間信仰是台灣地區主要的信仰依歸,與台灣大多宮廟一樣,松山奉天宮也廣融儒家倫理,釋家哲學與道家思想,混合的廟堂。其型態則表現在佛、道、儒同祀一堂的壇廟形式之中。恭奉本宮神位位置圖在殿內拜台東側如下:

松 山 奉 天 宮 神 位 位 置 圖

各神祇分別掌管各項神職,舉凡消災延壽、疾病解厄、生男育女、生意謀事、財源利路、婚姻尋人、福、祿、財子壽之祈求無不靈驗顯著有求必應。

松山奉天宮諸神佛聖誕千秋表在每年奉天宮所發的農民曆有詳細記載。

松山奉天宮的楹聯\r

楹聯是懸掛在柱上的聯語,也稱對聯。對宮廟而言,上、下聯的第一個字通常取自廟名,所以如松山奉天宮玉皇上帝寶座楹聯\r

本宮楹聯頗多,主要內容為歌頌奉祀神祇的神威與恩典廣澤,說明宮廟的建與修繕沿革,寓意深遠的警世詞句。包含文學及廟宇的特色,而這些楹聯也是宗教信仰的寄託。

增建香客大樓(禪房)

奉天宮為服務全省與海內外廣大信徒,特於建廟同時(民國六十六年)在通明天宮(凌宵寶殿)西側,興建香客大樓一座。(現稱為文化大樓)

香客大樓之興建。係顏主任桑路,總務組長郭芳勝、建設組長呂理樓盡力推行下完成初步架構。並由顏桑路、郭芳勝、張武男、郭文玉、唐龍雄、詹榮華、潘來福等廿五名大德集資贊助,完成裝飾粉刷等各項工程。

香客大樓高達五層,面積千餘坪,當時其一層至五層供遠來香客住宿,禪房則清幽雅靜。五樓為大禮堂,可置百席供香客聚餐,可提供各機關團體使用,如里民大會、同樂晚會、集會演講公益活動之最佳場所之用,為地方上提供無限福址。

又在民國六十八年成立「松山奉天宮香客大樓管理會」,並推舉唐龍雄、張武男、郭文玉分別為第一、二、三屆會長,郭芳勝為總幹事。隨即啟用,開始正式服務。一樓現為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二樓為圖書館,三樓弘教廳,五樓為文化活動中心,六樓為禪房。

民國七十七年因顏桑路主委年事過高,功成名退,第七屆改選由王君相當選主任委員,至今已第十一屆,裝飾的工程也即將完成。

本宮附設圖書館的自動化

松山奉天宮管理委員會附設圖書館成立於民國九十年(2001),由台北市馬市長剪彩啟用。座落於本宮東側香客大樓二樓,環境寧靜,已看到不少青年學子看書、操作電腦,鴉雀無聲,呈現今日社會中好的一面。

本宮收藏許多好書,館內設有開放式書庫區、期刊區、閱覽區、參考區、網路檢索區、視聽區等,以期充分發揮支援社區活動功能。本館為更進一步加強資訊服務,發揮圖書館之功能,提高服務品質強化館藏特色。

21世紀的今天,資訊文化的發達,知識經濟現象日益顯著,故圖書館儼然已成資訊服務要地,本宮以嶄新的風格,採取圖書館自動化,經電腦做處理、控制;將電腦運用於館務作業。

本館藏書中,若干與「傳統宗教」有關的書籍:如「神祇列傳」套書,收錄一百多尊神明傳記,藉著此書,能進一步瞭解本宮恭奉諸神明生平溯源及其奉祀情形,並可提供善眾宗教欲知之參考。

公益社會教化慈善事業方面:

據本宮擔任總幹事陳博貞校友(光復後第十屆民國44年畢)的工作報告中:每年例行的祭典外,五年千歲春季在馬鳴山謁祖進香的盛大活動,眾多信徒擇期組團護駕至中南部各寺廟出巡進香,聖駕回「鎮安宮」謁祖,農曆九月廿八日五年千歲聖誕祭典大會暨五年千歲出巡全區繞境大遊行,並舉辦民俗遊藝活動,各界都熱烈參與,也是本宮重要活動之一。

民國八十八年(1999)九月廿一日凌晨,九二一大地震,為台灣中部地區帶來前所未有的大災難,本宮立刻撥款捐出新台幣一仟萬元,給內政部做為賑災基金。並收容慰問災民,送白米,協助住醫院每名伍仟元,送罹難者慰問金每名參萬元等。民國九十二年(2003)SARS世界衛生組織3月15日正式稱為「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蔓延時捐新台幣一佰萬元給台北市政府。每年配合本區辦理各令愛心賑濟,發放慰問金給低收入戶,各公私立孤兒院及老人院慰問及救助支援。贊助各公私立大學醫療隊去深遠山區醫療救助設備費。捐本區消防隊消防車及龍州賽,台北燈會等等。每年辦理信義區清寒績優學生獎助金,舉辦松山、信義、南港三區轄內各級學校及社會等分組之寫生比賽。捐給佑德中學、協和工商玉龍及儀隊表演團槍枝以慶典遊行時表演。長期捐獻福德國小、瑠公國中夜間照明電費。

奉天宮之各項建設與成就深獲各級長官及地方仕紳之讚賞,前後主任委員顏桑路、王君相及全體委員監事,誠眾信合作無間的成果,功德無量,對中坡王厝、裴厝鄉親的開創,松山國小多位校友們的熱心投入宮廟建設,深感欽佩,留給子孫良好的典範。主任委員王君相說,今後將繼續結合社區文化機構攜手打造更健康的環境,致力於教化與關懷,期許社會更溫馨祥和。

松山奉天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