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莒 校長
愛因斯坦說:人只有獻身社會,才能找出那實際上是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我們無私地奉獻教育,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用心經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勇於創新,用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觀察每位孩子生命中的亮點,也就能尋覓出自己生命的價值。
一、 學歷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畢業
2.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畢業
二、 行政經歷
1.臺北市立南湖高級中學校長 6年
2.臺北市立南湖高級中學總務主任 2年
3.臺北市立南湖高級中學設備組長 7年
4.臺北市立仁愛國民中學組長 2年
三、 教師研究及專業發展
1.臺北市智慧教育輔導團副團長,迄今已3年
2.臺北市環境教育輔導團副團長,迄今已5年
3.臺北市教學輔導教師、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初階、採購專業人員基礎訓練合格
4.參與國科會及教育部核定教學與課程研究計畫,迄今已持續24年
5.擔任教育部國際地球科學科奧林匹亞競賽選訓委員,迄今已14年
6.教育部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自然與科技學習領域諮詢教師
四、 參與民間教育推廣
1.國中九年一貫教科書編製,擔任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地球科學科作者,迄今22年
2.光復書局--地球科學科解題及命題剖析教師及快樂學園網路教學顧問
五、 熱於奉獻,回饋社會
1. 擔任臺北市內湖區安全與健康協進會學校安全組副主任委員、臺北市桌球協會顧問
2. 內政部營建署雪霸國家公園志工,迄今已服務29年,榮獲最高榮譽終身志工獎
3.福智文教基金會生命教育課程講師,曾參與2011至2013及2021全國教師生命成長營、2011至2013香港、新加坡、美國及加拿大等營隊活動,2017年起協助實驗學校規劃、福智教育園區新課綱課程發展,迄今已服務11年
六、 發表著作:
1.1999至2001年於教育部、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科學教育月刊、臺灣師範大學學報及時報文化出版社,共發表8篇研究報告及論文
2. 2010年自編南湖高中天文觀測手冊於學生天文社團及選修課程使用
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啟發孩子潛能與身心的發展,當孩子心中充滿愛與善才能愛護自己、關懷他人、尊重群體,為自己開創出寬廣的路。這樣的教育是以心靈提升為主並重視德育。有良好的德性,可以輔助智育的發展,也可以培養利益他人的胸懷,進一步促進人際間的互助合作。永恆的快樂建立在身心靈不斷提升,以及愛的傳遞,人與人之間有美好的互動,與環境共榮、共存,才能營造溫馨校園及真善美的教育氛圍,達到互動、共好的理念,以臻全人教育的理想。
二、 教育是以德為本,身教重於言教
我國自古重視品德教育,以尊重生命、孝親尊長、負責盡責、行善關懷為實踐準則,引導學生進入知善、樂善及行善的學習歷程,以培養人民健全人格、提升道德勇氣、追求社會正義與涵育公民責任為目標。師長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唯有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傳遞出敬業、樂業、專業的精神來經營班級與學校,完成品德教育的傳遞。
三、 教育是擁有前瞻視野,讓孩子多元發展
資訊化與國際化的浪潮撼動教育發展的方向,領導者須具備前瞻的視野並主動學習,才能體察國際的趨勢,掌握教育動態環境的脈動,獲取新資訊、新思維與新方法。整合資源創新教學與多元發展,活用多元教材,才能提高學校的競爭力。透過教學專業提升,培養學生具備社會適應力與應變力,讓生活更有意義、生命更為美好。
四、 教育要包容差異,成就每一個孩子
國際化的開放政策使社會愈趨多樣,尊重多元文化與族群差異,關懷弱勢並兼顧個別需求,以開展生命主體為起點。透過適性教育,自發主動的學習,激發出生命的喜悅與生活的自信;提升學習的渴望與創新的勇氣,適時開展自我、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互動;應用及實踐所學以適性揚才,體驗生命價值,願意致力社會、自然與文化的永續發展,共同謀求彼此的互惠與共好,善盡國民責任並展現共生智慧。
五、 教育是一種學習,一種服務,需要團隊共創
多元發展的網路時代改變了探索知識與學習的方式,社會的變遷與學習模式的轉變,也讓學校的管理與服務不斷的調整與創新。變遷是危機、是轉機,也是契機,重視創新與共享價值的平行領導方式,可以理性、客觀的迎接挑戰,以前瞻的視野及敏銳的理解力分析問題所在,發揮寬容的氣度,以激盪更多的團隊創意思考,帶動團隊成員支持改變與積極創新,提升團隊共創的價值,平行領導與團隊共創的發展可培育更多優秀的人才,讓學校形塑出組織再造與創新經營的新契機。
六、 教育是持續省思的過程,以永續經營為理念
永續經營的成功關鍵在於前瞻的領導,不斷地對話、省思、達成共識、突破現狀、接受挑戰與經驗傳承,是激發團隊向心及學校教育永續經營的方法。永續的精神亦可落實於環境改造,營造一個安全、衛生、健康、生態、環保的校園環境,結合田園城市的概念以推動食農教育,改造校園環境成為舒適、節能、親切且具有教育意義的學習場所,達成永續校園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