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體目標
1.銜接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資賦優異教育,實施適性教育,培養優秀人才。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供多元課程內容。
3.誘發學生好奇心、創造力等潛能,培養學生理解與組織知識的能力。
4.引導學生形成問題解題策略,擬定問題解決計畫,並培養問題解決的能力。
5.促進學生運用各項資源作加深加廣學習,享受探索知識的樂趣。
6.強化社會與情意的發展,培育資優學生之領袖特質,貢獻所學於同儕與社會。
(二)課程預期效益
1. 設計適合資優學生之補充教材及教學教法,以提升資優學生自學能力及學習成效。
2. 結合運用E 化學習空間與社區多方資源,提供多元探索、潛能發展的學習機會,滿足資優學生的教育需求,達到適性化與個別化的資優教育真諦。
3. 利用探究方式安排主題教學和探究活動。安排實作、分組及合作學習課程,指導學生科學研究方法,逐步進行獨立研究,以啟發學生創造思考及強化問題解決能力。
4. 指導資優學生參加相關競賽,強化學習動機,加強校際交流機會,增加學習的廣度與深度。
5. 課程教學兼重資優學生認知與情意能力的發展,協助資優學生發揮其潛能,促進資優學生情意的發展,培養健全的人格,建立資優學生樂觀進取、服務社會的價值觀與人生目標。
(三)排課方式:
1.抽離式:平日一到五語文組和數理組專長學科時間,資優學生與一般學生做同時異地教學,抽離分組上課(與資優學生專長領域相符,語文類抽離英語、國文;數理組抽離數學及自然課程)。
2.外加式:運用早自習、空白課程、課後輔導(第八節)、班週會、聯課時間、週末(星期六、日)等,以外加方式實施獨立研究課程、情意課程。
(四)課程實施方式與教學模式:
為讓相對少數的資優生得到充實與適性的課程內容,本校規劃彈性且精緻的教學模式運作,讓教學成效更為顯著,本校資優課程之教學實施方式分為下列幾種:
1.思考訓練課程:以分站服務、合約作業或分軌研究等方式,讓學生依據任務或主題的特性,發揮解決問題及分析判斷能力的思考激盪,激發個別的優勢能力。
2.獨立研究課程:資優學生對於自身觀察所得的問題或有興趣的議題,發展自主性尋求任務完成及解決問題的一種模式,以提升學生自我探索及應付狀況之能力。獨立研究作品成果發表、科學展覽會、語文競賽或檢定等。
3.專題講座及交流:邀請專家學者蒞校進行專題講座或至高中、大學端交流。
4.假期營隊、戶外探索與教學及成果展演:藉由校外課程驗證課堂所學,鼓勵參加以面對真實情境,提升問題解決能力。透過異於課室環境的戶外體驗課程,達到區分教育課程目的,進而發掘學生多元發展之潛能與專長。
5.情意發展課程:學習人際關係與溝通協調,調節身心,以達快樂學習的目標,並且對學習更加投入促進更高的成就動機。從課程中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培養團隊合作精神,集思廣益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難題,以提昇自我信心及樂在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