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家庭暴力的兒少是一群背負「看不到的傷」的孩子。兒少目睹家暴後,可能產生外顯或內隱的身心創傷反應。相較於外傷,這些反應較難被觀察或與家庭暴力直接聯想,進而影響關懷與介入的及時性。在教育現場中,若孩子出現如注意力不集中、攻擊行為、調皮搗蛋等外顯行為,教師雖較容易覺察並提供協助。然這些行為亦可能與該年齡階段的發展特性相似,不易辨識。而內隱性的創傷反應,如退縮、對事情不感興趣、表現乖巧或成為「天使寶寶」、「好學生」,在班級上與同儕無明顯差異,使教師不易覺察,甚至誤以為家庭暴力未對其造成影響。
根據本市113年第2次目睹家庭暴力兒童及少年服務聯繫會議資料,113年1至10月間,通報家庭暴力案件中,共有3,870名目睹家暴兒少。其中學齡前占比41.7%,國小階段占38.6%,顯示超過八成的目睹家暴兒少集中在學齡前及國小階段。通報案件中,67.3%採「初級輔導」為處遇方式,主要由班級導師進行關懷輔導。教育局雖每年辦理目睹兒少研習課程,但過去對象僅限縮在國小以上之專輔教師,直到今年甫擴大至國小教師及幼兒園教保人員。
本中心自111年起,每年辦理社區宣導及教育訓練課程,提升教育人員目睹家暴兒少相關知能。卻也發現,因案件的複雜性、家庭議題多元,以及學校行政運作層面等挑戰,教育現場需要更個別化的專業輔導與支持。
因此,希冀透過本計畫,成為第一線教育人員正式且積極的支持管道,連結各領域專家進入校園提供協助,促進跨專業合作,強化國小及幼兒園在面對相關議題時的資源運用與應對機制,進而建構更完善的專業服務網絡。
申請資格
三、 各校需3人(含)以上參與方可申請 。
辦理日程
三、 進行時間:114年6月至10月,依各校申請後協調實際執行時間。
服務內容及流程
詳閱計畫簡章
參考連結
計畫書:https://reurl.cc/Dqqajd
線上申請:https://reurl.cc/mxxjj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