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國教

人權教育議題

實質內涵

網路平台

基本理念

人權是人與生俱來的基本權利和自由,不論其種族、性別、社會階級皆應享有的權利,不 但任何社會或政府不得任意剝奪、侵犯,甚至應積極提供個人表達和發展的機會,才能尊重個 人尊嚴、包容差異,達到追求美好生活的目標。

因此,人權教育實際上是關乎人類尊嚴的教育, 也就是在幫助我們了解「人之所以為人」所應享有的基本生活條件,包括生理、心理及精神方 面的發展,也讓我們檢視社會上有哪些問題是違反人類尊嚴,以及涉及公平、平等的問題,如 種族主義、性別歧視等議題,從而採取行動,解決問題,去除阻礙人權發展的因素,建構一個 美好的社會。進一步來說,藉由人權教育的實施,加強對人權的意識、了解、尊重、包容,而 能致力於人權文化的建立,共同推展人類世界的和平與合作。人權教育的中心思想是不斷地探 索尊重人類尊嚴和人性的行為法則,促使社會成員意識到個人尊嚴及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並能 加強種族、族群、宗教、語言群體之間的了解、包容與發展。

由此可知,「尊重」與「包容」 是人權的基本概念與核心價值;互惠的權利與責任,則是民主法治社會中每個人所應謹守的共 同契約。因此,人權教育即是尊重與包容、自由與平等、公平與正義等觀念的教導,進而促進 個人權利與責任、社會責任、全球責任的理解與實踐。

學習目標

  1. 了解人權存在的事實、基本概念與價值。

  2. 發展對人權的價值信念,增強對人權的感受與評價。

  3. 培養尊重人權的行為及參與實踐人權的行動。

核心素養

人 A1 能從自我探索與精進中,不僅建立對自我之尊重,更能推己及 人,建立對他人、對人性尊嚴之普遍性尊重。

人 A2 能思考與分析人權侵害問題背後之社區、國家與國際的政治、 經濟、社會、文化等因素,並能提出有效之改善策略與具體之 行動方案。

人 A3 能規劃與執行人權促進之計劃,並能面對現實之困難,發揮創 新精神,提出有效之應變措施。

人 B1 能運用各種表達形式,舉例說明美好、正義、公平、和平之人 權保障的藍圖,並能和他人溝通與分享人權價值之重要性。

人 B2 能有效利用資訊與媒體,蒐集人權相關之訊息或宣傳與推動人 權相關之活動與倡議。並能覺察、思辨、批判媒體上各種歧視 與偏見的內容。

人 B3 能欣賞、理解與人權相關之藝術、音樂、戲劇等創作,並能透 過藝術或人文作品表達人性尊嚴之價值。

人 C1 具備人權實踐之素養,從個人小我到社會公民,循序漸進,養 成社會責任感及人權意識,主動關注人權議題並積極參與人權 行動,而展現自尊尊人的品德。

人 C2 能覺察偏見並能尊重差異,而能避免歧視行為,建立友善與包 容之人際關係,進而在發展社會參與和團隊合作的素養。

人 C3 能理解世界上有不同的國家、族群和文化,並能尊重其文化權, 且能關心全球之人權議題與國際情勢,追求世界和平之願景。

學習主題與實質內涵

一、人權的基本概念

人權,係與生俱有的、普遍 的且不容剝奪的人性尊嚴。 人 權 的 英 文 Human Rights,直譯可以解釋為 「對人做『對』的事」,而其 相反即為 Human Wrongs。換言之,侵犯人 的尊嚴,使其受「非人」的 對待,即係侵犯人權。人的 尊嚴,強調人的主體性,能有自己的信仰與意見,能有自己的自由,且人格上無所 謂「高低」,在社會上或法律 上,能有平等的地位。人權的追求,已不僅在國內的憲法上被建立,更是在國際法 上,被聯合國所主導的國際人權公約所確立。

人 E1 認識人權是 與生俱有 的、普遍的、 不容剝奪 的。

人 J1 認識基本人權 的意涵,並了 解憲法對人權 保障的意義。

二、人權與責任

維護人權,不僅是國家,更 是每個人的責任。人權的價 值,不僅是一種權利,更是 一種責任,且不僅是國家不得違反,更是每個人的責任。人權強調維護人權人人有責。踐踏人性尊嚴,就是貶抑所有人的人權,每個人都有責任來制止或避免其發生。教學生人權,就是教其能自尊尊人,尊重每個人平等的自由,享有權利也須 盡責任。

人 E2 關心周遭不 公平的事 件,並提出 改善的想 法。

人 J2 關懷國內人權 議題,提出一 個符合正義的 社會藍圖,並 進行社會改進 與行動。

三、人權與民主法治

人權的保障,必須建立在民主與法治的體制。人權保障每個人平等的自由,而公共的生活與秩序,則必須透過 民主與法治的體制來形成。不同的價值與利益之衝突,更需透過公共審議的過程,來形成公共的規範。公共的規範,不僅規範人民的行為,更規範公權力的行使,而形成民主憲政的體制,以落實人權的保障為目的。

人 E3 了解每個人 需求的不 同,並討論 與遵守團體 的規則。

人 J3 探索各種利益 可能發生的衝 突,並了解如 何運用民主審 議方式及正當 的程序,以形 成公共規則, 落實平等自由 之保障。

四、人權與生活實踐

人權,必須落實在生活中的 人際互動。人權的保障,除國家的規範體制中實踐,更需要在生活的人際互動中實踐。尊重每個人、族群、文化等,皆有其差異,且須避免因為各種偏見,而導致不公平的對待特定的個人或族群。不要小看族群的歧視,星星之火足以燎原,歷史上往往會導致戰爭或大規模的族群屠殺,且其與社會上政治經濟的不平等或種族主義等互為因果,必須 正視且採取行動來避免其發生。

人 E4 表達自己對 一個美好世 界的想法, 並聆聽他人 的想法。

人 E5 欣賞、包容 個別差異並 尊重自己與 他人的權 利。

人 E6 覺察個人的 偏見,並避 免歧視行為的產生。

人 J4 了解平等、正 義的原則,並 在生活中實 踐。

人 J5 了解社會上有 不同的群體和 文化,尊重並 欣賞其差異。

人 J6 正視社會中的 各種歧視,並 採取行動來關 懷與保護弱勢。

五、人權違反與救濟

人權的違反,必須被導正與 救濟。權利往往必須透過爭 取,才可能獲得保障。歷史上的人權爭取行動,甚至必須透過公民不服從的方式,才能獲得法律體制的導正 與救濟。人權的倡議,往往不僅必須透過正式的司法救濟,更需採取社會抗爭模式,來喚醒社會的重視。特別是弱勢的抗爭行動,其所採取的激烈方式,正凸顯其 政經資源不平等的狀況。

人 E7 認識生活中不公平、不合理、違反規則和健康受到傷害等經驗,並知道如何尋求救助的管 道。

人 J7 探討違反人權的事件對個人、社 區/部 落、社會的影響,並提出改善策略或行動方案

六、人權重要主題

不同的教育階段,可以逐步探討相關的人權主題。在小學階段,如兒童對遊戲權利的需求、認識生存權、身分權的剝奪與個人尊嚴的關 係、認識隱私權與日常生活的關係、了解兒童權利宣言的內涵及兒童權利公約對兒童基本需求的維護與支持。在國中階段,如人身自由、教育權、工作權、人權的起源與歷史、人權的組織與活動、貧窮與階級剝削、 戰爭與世界和平、世界人權 宣言等。在高中階段,如言 論與新聞自由、平權行動的 意涵、聯合國及其相關的人 權組織、大屠殺、國際人權 公約體制等等。

人 E8 了解兒童對 遊戲權利的 需求。

人 E9 認識生存 權、身分權 的剝奪與個 人尊嚴的關 係

人 E10 認識隱私權 與日常生活 的關係。

人 E11 了解兒童權 利宣言的內 涵及兒童權 利公約對兒 童基本需求 的維護與支 持。

人 J8 了解人身自由 權,並具有自 我保護的 知 能。

人 J9 認識教育權、 工作權與個人 生涯發展的關 係。

人 J10 了解人權的起 源與歷史發展 對人權維護的 意義。

人 J11 運用資訊網絡 了解人權相關 組織與活動。

人 J12 理解貧窮、階 級剝削的相互 關係。

人 J13 理解戰爭、和 平對人類生活 的影響。

人 J14 了解世界人權 宣言對人權的 維護與保障。

相關連結

議題融入手冊(人權).pdf

十二年國教議題融入說明手冊 (人權教育部分)

4/7言論自由日(2019內政部影片)

林佳範教授_人權教育的學習主題與實質內涵.pptx

人權教育學習主題與實質內涵(林佳範教授)

人權小動畫(Wissens Werte委託台權會進行中文版字幕翻譯合作 )

實質內涵說明

人E1 認識人權是與生俱有的、普遍的、不容剝奪的。

HR1.mp4
HR30.mp4

*參考影片:

我們天生自由平等(http://www.youthforhumanrights.tw/what-are-human-rights/videos/born-free-and-equal.html

沒有人可以剝奪你的人權(http://www.youthforhumanrights.tw/what-are-human-rights/videos/no-one-can-take-your-rights.html

影片出處:Youth for Human Rights International(YHRI)國際青少年人權協會及台灣分會 中華國際人權促進會
2018世界人權日(1-3年級)截圖版PPT.pptx
2018世界人權日(4-6年級)ppt.pptx

*參考示例:

2018世界人權日教材包國小1-3年級版、4-6年級版。(下載:https://2018humanrightsday.blogspot.com/)。

一、人E1整體說明:

人權先於國家而存在,並非透過國家立法才被承認。19世紀以來,許多國家的憲法與20世紀聯合國的國際人權公約都肯認普世人權與基本價值。教師應引導學生了解每個人,不管是大人或小孩、是本地人或外地人、是老師或學生、是拜廟或進教堂的人、是男生或女生、是漢人或原住民,都應該被尊重,這樣的權利是一出生就擁有的,不能隨意被任何人取消或侵害。

二、人E1重要概念補充說明:

1.人權的性質

(1)人權是與生俱有的

人權是人與生俱有的基本權利,不須透過交易或繼承而取得,亦不須經過立法始被承認。只要生而為人,就享有人的權利。

(2)人權是普遍的

人權是超越各種身分差異,人人皆應具有之權利,不分性別、種族、年紀、階級、職業、信仰、身心狀況、國籍等,無論我們熟悉或不熟悉、喜歡或不喜歡、認為是好人或壞人,只要是人,即被承認其人性尊嚴不得被侵犯。

(3)人權是不容剝奪的

人權保障人性尊嚴,不容被侵害或剝奪,大法官在釋字第567號解釋文曾指出:人權受絕對的保障,縱使國家處於非常時期,亦不論是否為法律所授權,任何人包括國家皆不許侵害之。

2.人權有哪些內容?

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明列人的權利與自由如下:

(1)人人生而有人性尊嚴;

(2)人人享有宣言提及之權利;

(3)人人享有生命、自由、人身安全;

(4)禁止奴役或成為奴隸;

(5)禁止酷刑或殘忍、不人道、汙辱性對待;

(6)人人有權受到法律保護;

(7)法律的平等保護與不受歧視;

(8)國家法庭對權利侵害之救濟;

(9)不得任意被逮捕、拘禁或放逐;

(10)被刑事追訴處罰時,有公平與公開審判;

(11)被刑事追訴處罰時,未認定罪刑前,推定無罪;

(12)隱私、住居、通訊、名譽受法律保護,不受干擾;

(13)人人有遷徙與居住的自由;

(14)人人有尋求庇護的權利;

(15)人人有權享有國籍;

(16)結婚的自由與成立家庭的權利;

(17)人人享有財產權;

(18)人人享有思想、良心與信仰宗教之自由;

(19)人人享有表達意見的自由;

(20)人人享有和平集會與結社的自由;

(21)人人有參與本國政治的權利;

(22)人人享有經濟社會文化的權利;

(23)人人享有工作的權利;

(24)人人享有休息與休閒的權利;

(25)人人享有基本生活水準與社會保障的權利;

(26)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權利;

(27)人人享有科學、文化成果與創作成果之保障;

(28)人人享有保障人權的社會與國際秩序;

(29)人人對其社群/社會有責任,享有自由,同時也須尊重他人的自由;

(30)本宣言提及之權利,不能解釋為默許侵害本宣言的其他權利。

人E2 關心周遭不公平的事件,並提出改善的想法。

2012看見不一樣的需求.pdf

*參考示例:2012世界人權日教材包—公平發聲筒 看見不一樣的需求。(下載:http://tinyurl.com/yycftfds

*參考教材:民主基礎系列叢書—《熊熊家族》、《認識正義》。

一、人E2整體說明:

生活周遭可能會出現不公平的事件,小如班級中的獎懲分配或打掃分工不均,或有人做錯事、被欺負、財物遭毀損卻沒得到公平處置,或未查清楚就直接處罰;大如臺灣城鄉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偏鄉地區民眾就醫困難,出現「無醫鄉」或「一醫顧萬人」的差別待遇現象。教師應引導學生共同關心這些事件,釐清其不公平之處,並讓學生嘗試提出合理、公平的解決方法。

二、人E2重要概念補充說明:

1.什麼是「公平」?

公平係指「相同事情要相同處理,而不同事情要不同處理」,在面對不同性質的爭議問題要能合理的對待與回應,應考量因素很廣,有自由、平等、人性尊嚴等。大致分為以下三個類別,此三類別都以保護個人重要權利為主要訴求。

(1)分配一群人的利益和負擔事物是否合理,例如:分配獎賞或分擔勞務工作是否合理。

(2)回應已經發生的錯誤或傷害是否適當,例如:當有人違反規則、法律,或對個人、物品造成損害,或侵犯某些人權利的情況時,我們的回應是否能盡力改善,以挽回錯誤或傷害。

(3)蒐集資訊和做決定的過程,是否有助於查明真相和做出明智判斷,例如:當真相未明時,是否盡可能蒐集所有必要資訊,以做出明智決定;或是在做決定的過程中,是否能明智的使用資訊。

2.相同的對待就是公平的對待嗎?

相同的對待不一定是公平的對待,相同的對待只是齊頭式平等,未必是真正的平等;真正的平等(公平的對待)是實質平等,也就是要有合理的差別對待。例如:我們會給予弱勢者一些扶助,使其能與其他人一樣過著有尊嚴的生活;或設置無障礙設施,使行動不便的人能和你我一樣方便的移動。

人E3 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泡泡伯與菲菲.ppt

*參考教材:民主基礎系列叢書—《泡泡伯與菲菲》、《認識權威》。

一、人E3整體說明:

在班級裡,每個人(師生)的需求不盡相同,可能是玩遊戲、小紙條的祕密不被揭露、上課能好好學習,也可能是說出自己的看法時不被打斷或嘲笑、不會被誣賴偷東西。為了滿足這些需求,以及避免不同需求之間產生衝突,所以需要師生共同討論,一起來訂定與遵守團體規則。

對於高年級學生,教師亦可進一步引導探究立法機關之所以訂定法律,也是為了設立共同遵循的準則,以滿足人民的需求,保障人民的權利。

二、人E3重要概念補充說明:

1.什麼是「團體規則」?

民主社會需包容不同意見與需求,惟在團體生活中,仍需要訂定共同遵守的規範和準則,當發生爭執時,就能有可依循的處理標準。例如:參與活動必須遵守的遊戲規則、進入動物園會看到的遊客守則、圖書館有圖書借閱規則,以及規範行車安全的交通規則等,都屬於團體規則。團體規則不僅有助於實現團體成員共同的目標,也能為團體帶來益處,無論在教室、學校或社區,都是必須的。

2.「團體規則」由誰決定?

訂定團體規則的目的,是為了維護大家的共同利益與秩序,而不僅是命令的執行與服從。在學校裡,若由老師自訂規則(上課規則、班規等)並找幹部執行,幹部僅僅是在執行老師的命令,學生也只是在服從老師的命令,一旦老師離開,學生可能就會出現失序行為,此為「人治」的缺點。

透過老師引導、學生親身參與討論規則訂定的過程,聆聽彼此的需求並依共識訂出規則,學生才較願意遵守,並在違反規則時願意接受懲罰,如此才能有效培養學生「民主法治」的規範治理能力。

人E4表達自己對一個美好世界的想法,並聆聽他人的想法。

2014童權有意識有意見聲出來.pdf

*參考示例:

2014世界人權日教材包—童權有意識,有意見聲出來。(下載:http://tinyurl.com/y27p94bn

一、人E4整體說明:

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追求的美好世界(幸福生活),可能是每天都有資訊課、下課時間長一點,或是其它可能。教師可引導每個學生表達自己的美好世界,並用心聆聽他人對美好世界的想法,且能尊重與包容不同於自己想法的人。

二、人E4重要概念補充說明:

1.什麼是「美好世界」?

美好世界就是幸福生活。每個人對於幸福生活的看法不盡相同,但都能打造幸福生活的環境,也有追求幸福的權利。

2.為什麼人權教育要提到「美好世界」?

每個人所處環境不同,對美好世界的想像就會不同。對於高社經背景的學生而言,美好世界可能是寒暑假出國玩;但對於低社經背景的學生來說,美好世界可能是維持三餐溫飽,或是在家能有一個獨立空間。

人的基本需求(人權)往往投射到對美好世界的追求,所以可從學生的美好世界來探討相關的人權價值。「寒暑假出國玩」是「想要」而非「人的基本需求」,但隱含的人權價值可能是「人人享有休息與休閒的權利」;「維持三餐溫飽」隱含的人權價值可能是「人人享有基本生活水準與社會保障的權利」;「在家能有一個獨立空間」隱含的人權價值可能就是「隱私的權利」。

人E5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2013尊重差異包容不同.pdf

*參考示例:

2013世界人權日教材包—尊重差異 包容不同。(下載: http://tinyurl.com/yxq5egwk

一、人E5整體說明:

自閉症兒童的社交與溝通方式、男生陰柔的性別氣質、原住民族說漢語帶有母語腔調等,有些人因為先天的個別差異不同於社會一般人,所以容易遭受排擠甚至霸凌。每個人或多或少皆有不同,教師應引導學生認識、理解、包容甚至欣賞他人在性別、族群、膚色、身心特質等的先天個別差異,不要因為這些先天的不同,即拒絕或排斥。每個人都有人權,都需要被充分尊重。

二、人E5重要概念補充說明:

1.什麼是「個別差異」?

係指人與人之間先天在體質、生理、心理、社會性等各方面的差異。

人E6覺察個人的偏見,並避免歧視行為的產生。

2011零歧視從我們開始.ppt

*參考示例:

2011世界人權日教材包—零歧視 從我開始。

天生音色我自獨特

一、人E6整體說明:

大胖呆、溫柔的男生是娘娘腔、功課不好的人一定不努力……,這些是生活中常見的偏見。人們往往容易根據事物的表象或虛假的訊息形成偏見。教師可引導學生發覺偏見,了解偏見加上不公平的差別對待就是歧視行為(例如:嘲笑體型胖的同學很笨、排擠溫柔的男生),進而引導學生尊重別人,避免歧視,以免傷害別人的人權與尊嚴。

二、人E6重要概念補充說明:

1.什麼是「偏見」?

係指對於特定團體或其所屬成員堅持一種先入為主、固定、僵化且含有貶意的看法,例如:女性的開車技術差、不檢點的女性才會被侵害、原住民族只會唱歌喝酒、外籍移工是治安亂源、住在濁水溪以南的人是下港人或庄腳人等。偏見可能來自於家庭價值觀,也可能由於某些人鼓吹一些對其他族群、地域或者文化的不正確觀點所產生。

2.什麼是「歧視」?

係指人因為存有偏見或成見,而表現在外含有不友善、貶抑的態度,或嘲笑、排擠等不公平的對待方式以及不公正處理的言語與行為舉止。例如:因為對某一族群的人持有偏見,進而給予不公平的待遇,這樣的行為即被稱為「族群歧視」。

人E7 認識生活中不公平、不合理、違反規則和健康受到傷害等經驗,並知道如何尋求救助的管道。

一、人E7整體說明:

生活中或許有一些不公平、不合理、違反規則和健康受到傷害的經驗,有時自己能找到解決方法,例如:面對環境汙染事件,可以寫信到市長信箱或環保局陳情;有時需要尋求師長協助,例如:遇到違反班級規則、威脅他人或霸凌事件,可向老師、班級法庭或學務處提出申訴;有時則尋求相關機構救助,例如:鄰居半夜吵鬧,影響安寧與睡眠,可以報警處理,又如:發現家暴事件,可以通報家庭教育中心或社工請求協助。

教師應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的實際經驗中,認識相關事件不公平、不合理、違反規則和健康受到傷害之處,並了解尋求救助的可能管道,協助學生強化保護自己與他人權利的知能。

二、人E7重要概念補充說明:

1.救助的管道有哪些?

救助的管道很多,有官方的救助管道,如:撥打「110」專線請警察前來幫忙;撥打「113」保護專線,由地方政府社會局派社工協助;求助各縣市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另外,民間機構也能提供救援,如:婦女救援基金會、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臺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

權利受到侵害時的救濟管道,包括對行政機關提出申訴、訴願,以及對司法機關提出訴訟,訴訟之外還有調解、和解。以學生的權利救濟管道來說,當學生不服學校的處分,或處分有侵害人權之虞時,可向校內的學生申訴評議委員會申訴,這是行政救濟;當學生用盡校內申訴管道後仍有不服者,可提出行政訴訟,這是司法救濟。若情況緊急,來不及請求公權力救濟,始可進行自力救濟。

人E8 了解兒童對遊戲權利的需求。

HR24.mp4

*參考影片:玩的權利

http://www.youthforhumanrights.tw/what-are-human-rights/videos/your-human-rights-are-protected-by-law.html

影片出處:Youth for Human Rights International(YHRI)國際青少年人權協會及台灣分會 中華國際人權促進會

一、人E8整體說明:

遊戲是兒童獲得快樂的重要方式,因而成了兒童很特別的一項權利。兒童從參與遊戲、娛樂、文化藝術生活中,可充分獲得休閒與快樂,這不但能促成其發展創造力與想像力,也能使兒童學習和他人如何相處。遊戲權對兒童人格發展有重大影響,是維持其人性尊嚴所不可或缺的。

然而,並非所有兒童均能享有遊戲權。童工被迫不停工作,教師在下課時間要求兒童課業學習,這些都是遊戲權遭受限制的例子。教師應引導學生了解兒童對遊戲的需求,進而能維護兒童遊戲的權利。

二、人E8重要概念補充說明:

1.什麼是「遊戲的權利」?

兒童擁有從事適齡之休閒、遊戲、娛樂與文化藝術活動之權利,此為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31條所明文規定。大人應尊重、促進兒童全力參與文化及藝術生活之權利,並應鼓勵與提供適當之文化、藝術、娛樂以及休閒活動之平等機會。無論是誰,都不可隨意剝奪兒童的遊戲權。

人E9 認識生存權、身分權的剝奪與個人尊嚴的關係。

HR3.mp4

*參考影片:

生存的權利

http://www.youthforhumanrights.tw/what-are-human-rights/videos/right-to-life.html

影片出處:Youth for Human Rights International(YHRI)國際青少年人權協會及台灣分會 中華國際人權促進會

從台灣走向世界,由行動走近人權

一、人E9整體說明:

生存權與個人尊嚴的維護息息相關。兒童長期缺乏良好照顧而生病、受虐、家長攜子燒炭自殺……,以上均突顯兒童的生命與生存發展未受到保障,導致兒童無法過著有尊嚴的生活。

此外,身分權與個人尊嚴的維護也有極大關聯。例如:失聯移工的子女,因為無法取得國籍與身分,所以收不到入學通知而無法上學,也無法享有健保,更進不了社會照護體系。他們的存在反應了欠缺身分權的保障,會嚴重影響就學、就醫及社會福利的權益,而無法過著有尊嚴的生活。

二、人E9重要概念補充說明:

1.什麼是「生存權」?

生存權是人類最基本的權利,明文規定於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6條。係指任何人無權剝奪我們的生命,且每個人從出生即享有與生俱有的生存與發展權利。生存與發展權包含了物質及精神上的權利,亦即應提供適於生存的環境、物資需求,及安全的居家環境、學習環境等。

2.什麼是「身分權」?

係指每個人出生後應取得姓名及國籍,並被保障其國籍、戶籍、姓名與親屬關係等個人的身分權利。

3.什麼是「個人尊嚴」?

係指每一個人應受到尊重,並能有尊嚴地生存在這世界上,亦即應享有對於自己身體、精神與行為等方面的自主與自決的權利。

人E10認識隱私權與日常生活的關係。

2017什麼是隱私.pdf
尊重還是限制──我的隱私怎麼決定_4-6年級.pptx

*參考示例:

2017世界人權日教材包(尊重還是限制───我的隱私怎麼決定?) https://2017humanrightsday.blogspot.com/

*參考教材:民主基礎系列叢書—《小魚潔西認識隱私》、《認識隱私─少年版》。

HR12.mp4

*參考影片:隱私的權利

http://www.youthforhumanrights.tw/what-are-human-rights/videos/right-to-privacy.html

影片出處:Youth for Human Rights International(YHRI)國際青少年人權協會及台灣分會 中華國際人權促進會

一、人E10整體說明:

隱私存在於日常生活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的經驗來認識隱私權的重要。例如:心事不想被揭露;健康檢查時的身高和體重不希望被知道;與人通訊的時間、地點、方式、內容不受到他人侵擾……,對於這類私密不想讓人知道的事,能夠自主保護,就是在保護自己的隱私權。

二、人E10重要概念補充說明:

1.什麼是「隱私權」?

係指個人生活私密領域免於他人侵擾及個人資料之自主控制的權利,大法官在釋字第603號明文承認其受憲法保障。憲法保障隱私權至少有以下目的:維護人性尊嚴、個人主體性、人格發展完整。

2.隱私權保護的範圍與限制

人人都有隱私權,隱私權須受保護,但隱私權不是一種絕對或者完全不受限制的權利。有時候,社會秩序與公共利益會比個人的隱私權更重要,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公平合理的限制個人隱私權。例如:為了保護搭機乘客的安全,所以乘客在搭機前皆須通過安檢偵測門,此時乘客的隱私權就會受到限制。又如:為了防範非洲豬瘟疫情擴散至臺灣,到臺行李一律經X光機檢測,入境行李轉盤、入境關口也都有檢疫犬與海關人員隨機攔查行李,此時乘客的隱私權也會受到限制。

人E11了解兒童權利宣言的內涵及兒童權利公約對兒童基本需求的維護與支持。

2014童權有意識有意見聲出來.pdf

*參考示例:

2014世界人權日教材包(童權有意識,有意見、聲出來)

https://2014humanrightsday.blogspot.com/

2019世界人權日1-3年級(圖片簡報)_美芳1009.pptx
4-6年級ppt定稿.ppt

*參考示例:

2019世界人權日教材包 (兒權三十 由我落實)

https://2019humanrightsday.blogspot.com/

一、人E11整體說明:

聯合國《兒童權利宣言》和《兒童權利公約》明列了兒童應受保障的基本權利項目,保障兒童應享有和成人一樣的基本人權,並應受到特別的保護和良好的照顧。兒童有平等、隱私、自由、安心長大、休息、被好好對待以及優先照顧等許多重要的基本權利,例如,為保障兒童能健康的發育成長,實施兒少全面公費預防接種;為尊重兒童是權利的主體,要重視兒童的需求,應以兒童為主體來思考與兒童相關的事務,例如,開班會時,兒童須參與討論、表達意見以決定班級生活事務。教師應引導學生對《兒童權利宣言》的內涵及《兒童權利公約》的內容有所了解,以建立學生的人權意識,進而能落實公約所列的各種權利,維護與支持兒童基本需求。

二、人E11重要概念補充說明:

1.什麼是「兒童權利宣言」及「兒童權利公約」?

1924年,國際聯盟通過《日內瓦兒童權利宣言》,承認人類負有提供兒童最好福利之義務。1959年,聯合國在前次宣言的基礎上,擴大通過《兒童權利宣言》,肯定基本人權與人性尊嚴的重要性,也聲明「人類具有提供兒童最佳事務條件」的義務。1989年11月,聯合國會員大會通過《兒童權利公約》,共54條條款所構成,不但具體規定兒童所擁有的權利內容,也明確規定如何拯救及保護權利受損的兒童。此公約目前已有196個締約國,是最多國家簽署的國際人權公約。相較於《兒童權利宣言》,《兒童權利公約》更具法律效力,也更重視兒童權利。

《兒童權利公約》以四個一般性原則──禁止歧視原則、兒童最佳利益原則、兒童之生存和發展權、兒童之參與和表意權──來落實公約所列的各種權利,並結合其他相關權利來實現。「禁止歧視原則」指兒童應被公平的對待,不被歧視;「兒童最佳利益」是決定兒童任何相關事務的主要標準,兒童有權將其最大利益列為一種首要的評判和考慮;「兒童之生存和發展權」指每個兒童均有固有的生命權,並應最大限度地確保兒童的存活與發展;「兒童之參與和表意權」指兒童的意見要被納入考量、重視,要讓兒童參與和自己相關的重要決定,重視其發聲和決定。

(1)《兒童權利宣言》:https://iyouth.youthhub.tw/0811.php?sID=15&secureChk=02cb2a1c0eb5808911121f8f93c89e46&kind=237&page=1

(2)《兒童權利公約》:https://crc.sfaa.gov.tw/crc_front/index.php?action=content&uuid=1c9b5a5a-dfbc-4206-a205-4b6c2802aeb1

人J1 認識基本人權的意涵,並了解憲法對人權保障的意義。

HR8.mp4

*參考影片:

你的人權受到法律的保障

http://www.youthforhumanrights.tw/what-are-human-rights/videos/your-human-rights-are-protected-by-law.html

影片出處:Youth for Human Rights International(YHRI)國際青少年人權協會及台灣分會 中華國際人權促進會

一、人J1整體說明:

人權的價值在維護人性尊嚴,讓每個人得到同等的尊重與保護。否定人權不只是個人的悲歌,更在社會與國家之間灑下暴力與衝突的種子,成為社會、政治動盪不安的源頭。正因為人權很重要,國家用最高位階的憲法予以保障,以免被任意地違反,法律或公權力機關的行政措施若牴觸憲法也屬無效。

政府應該遵守憲法和維護自由平等的基本人權,公權力應遵守依法行政與罪刑法定等原則,且要有法律(代表人民的決定)授權,才能限制人民的基本自由與權利,以防止國家權力濫用。例如:警察臨檢會影響人民行動自由、財產權及隱私權等,所以應有法律之明確規範,才符合憲法保障人民自由權利之精神。人民若覺得人權被侵害,可以透過申請釋憲,由大法官來審查法律是否和憲法牴觸而使之無效,以保障人權。

二、人J1重要概念補充說明:

1.什麼是「基本人權」?

係指個人或群體因作為人類,而應享有的基本權利,是「不容侵犯之最低限度保障」,屬於「維繫人性尊嚴」及「個人人格自由發展」不可或缺之權利,且為國家憲法所「絕對保護之權利」。基本人權的保障構成憲法最重要的部分,我國《憲法》第7至21條規定平等權、人身自由、言論自由等各種基本人權,而《憲法》第22條更規定,人民之其他自由及權利不妨害社會秩序公共利益者,均受憲法保障。

2.什麼是「憲法」?

憲法是人民權利保障的宣言書,代表公民與國家的契約,在國家的法律體系中擁有最高的地位,乃一國之根本;它同時也是一個主權國家、政治實體或地區、自治地區、聯邦制國家的聯邦州或國際組織及其成員的最基本法律。憲法通常規定一個國家的政治架構、政府組成與職能、權力制衡模式和公民基本權利與義務等,具有最高權威和最大效力,高於其他法律和法規,是制定其他法律之依據。

3.什麼是「人權保障」?

為避免政府在執行政策或維持社會秩序等過程中濫權或有疏失,而對基本人權有所侵害,所以憲法運用權力分立制衡之原理與法治原則,使個人的基本權利與自由獲得充分且具體的保障。例如:警方在逮捕嫌疑犯的過程中誤捉無辜的第三人,則人民可以依照司法救濟程序請求排除,或依國家賠償制度請求賠償。

人J2 關懷國內人權議題,提出一個符合正義的社會藍圖,並進行社會改進與行動。

2015傾聽老人.pptx

*參考示例:

2015年世界人權日教材包「你是我的老朋友 傾聽老人」(下載:https://2015humanrightsday.blogspot.com/

世界人權日7-9年級版_1030.pptx

*參考示例:

2019世界人權日教材包 (兒權三十 由我落實)

https://2019humanright

一、人J2整體說明:

人權的價值,是權利,也是責任;踐踏人性尊嚴,就是貶抑所有人的人權,每個人都有責任來制止或避免其發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敏銳察覺生活周遭違反人權的現象,並關懷國內的人權議題,如弱勢族群權益受侵害、醫療資源不平等、人口販運、土地不當徵收與迫遷、集會抗爭與言論自由、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等,並鼓勵學生試著提出改進方案、付諸行動,例如:倡議、為弱勢發聲等。

二、人J2重要概念補充說明:

1.什麼是「議題」?

係基於社會發展需要而普遍受到關注,且期待社會大眾應有所理解與行動的一些課題,攸關現代生活、人類發展與社會價值,具時代性與前瞻性,且常具高度討論性與跨學門性質。

2.當代有哪些重要的「人權議題」?

(1)「弱勢族群」方面:原住民族、外籍移工、需受長期照護之高齡者、身心障礙者、受災失業者、同性戀、雙性戀及跨性別者、須受特別照料之兒童等。

(2)「環境與科技」方面:城鄉差距、環境破壞、科技發展導致疾病、數位落差、醫療資源不公、隱私監控、器官販運等。

(3)「經濟與勞動」方面:飢餓、貧窮、剝削、勞動權、工作權、人口販運等。

(4)「政治活動」方面:非民主的政治體系、意識形態衝突、集會抗爭與言論自由、種族隔離、種族清洗、恐怖主義、戰爭等。

人J3 探索各種利益可能發生的衝突,並了解如何運用民主審議方式及正當的程序,以形成公共規則,落實平等自由之保障。

審議式民主.pdf

*參考資料:人權小樹http://hrtwworkshop.blogspot.com/ 工作坊專區-104學年工作坊

一、人J3整體說明:

人權的保障必須建立在民主與法治的體制之上。對某一群體有利的事,未必對其他群體有益,誰的利益才最重要?當彼此利益衝突時,該如何處理?誰說了算?這樣的衝突普遍存在於人們生活周遭,包括資源分配、職務調整、勞資紛爭等。

教師須引導學生理解並探索各種利益可能發生的衝突及其可能的因素,在校園或班級生活中涉及眾人或他人權益的事務、不同價值與利益的衝突等都須透過民主審議的過程,來形成規範,而非誰說了算;教師亦應引導學生學習與理解程序的公平與正當,才可能有公平與公正的實質決定。例如:座位的安排、班級公約的訂定等,可以讓學生練習運用民主審議方法來形成公共規則,保障彼此的平等與自由;當出現爭執時,應公平地讓雙方都有說明的機會,才可能做出公平的決定;當有人指控他人行為不當時,也必須讓被指控的人有說明的機會,才不會冤枉或誤會他人。

二、人J3重要概念補充說明

1.什麼是「民主審議」?

審議著重於意見的交換和分析各種論點,以求達成決議。參與者透過講理和聆聽的溝通過程,在資訊充分的情況下,運用明智的判斷,聆聽他人的觀點,反省自己的主張,審慎地評估各種論點,來檢視參與者共同關心的議題,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

2.什麼是「正當程序」?

在民主社會裡,實質的決定若影響他人,就必須讓受影響的人有機會參與決定的過程。在立法程序中,會有公聽會來蒐集民意;而在行政與司法的程序中,規定需要有告知當事人或聽取當事人陳述意見的聽證程序,才是正當程序。若未能遵守正當或公平的程序,實質決定會被認為有瑕疵,甚至可能在法律上被質疑其正當性與效力。

3.民主審議的方式有哪些?

民主審議的方式有焦點討論法(O.R.I.D.)、KJ法、象限討論法、TIMELINE、SAC討論法等。(請參見人權小樹-人權小樹工作坊專區-104學年度工作坊,網址http://hrtwworkshop.blogspot.com/

人J4 了解平等、正義的原則,並在生活中實踐。

01 2012世界人權日微型教學PPT簡報版_4~9年級版.ppt

*參考示例:

2012年世界人權日教材包「公平發聲筒-看見不一樣的需求」(下載:https://2012humanrightsday.blogspot.com/

*延伸參考:

1.轉型正義威權的血淚

https://twreporter.atavist.com/transitional-justice-movies

2.修復式正義

校園法治新思維修復式正義PDF.pdf

一、人J4整體說明:

「不公平」是很多人常有的負面感受,然而,什麼是「公平」?是否有基本原則可供參酌?教師應引導學生了解平等、正義原則,在生活中覺察結構性或非結構性因素造成個人或群體面臨不公平的處境,進而採取行動避免其發生。校園中常見事例,如:如何處理掃地工作的分配、班級幹部的選舉、學校電梯及電腦的使用、獎賞的分配、爭取參加球隊/比賽/活動名額、違規行為的匡正、是否用公平的方式收集資訊或做決定等,皆可作為平等、正義原則的生活實踐。

二、人J4重要概念補充說明:

1.什麼是「平等原則」?

係指相同之事件應為相同之處理,不同之事件則應為不同之處理,除有合理正當之事由外,不得為差別待遇。例如:平等原則若體現在經濟平等的主張,對於社會中物質資源的分配,要確保沒有任何一個人會遭受到不必要的剝削;而機會平等的主張,就是讓所有社會成員都有相同機會去發展他們與生俱來的各種能力。

2.什麼是「正義原則」?

正義分為分配正義、匡正正義和程序正義三種。生活中,我們會碰到各種不同的問題,都應該秉持公平、正義的態度來處理,使當事者獲得應有的尊重,也能接受公正的判定。

(1)分配正義原則:分配某些事物時,應考慮需求、能力或應得與否做公平的分配。例如:每個人做同樣的工作是否得到同樣的報酬,或是貧富之間是否享受到同樣的健康資源。

(2)匡正正義原則:對於違反規則、法律或道德原則造成的錯誤或傷害,應公正處理,以達到修正、預防和嚇阻的目的。例如:國家藉由法律制度對於違法者加以制裁,或保障回復善良民眾的權益。

(3)程序正義原則:不僅做決定本身要公平,做決定的過程,也要公平。亦即在蒐集資訊及做決定時,應採取合理的步驟程序;如果沒有依照相關法律程序蒐集的證據,就不具法律效力。例如:召開會議須達法定人數,始能議決討論事項;又如:大法官釋字491號針對公務員考績的部分,要求作成處分應經機關內部組成立場公正之委員會決議,處分前應給予受處分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處分書應附記理由,並註明救濟方法、期間及受理機關等,設立相關制度予以保障。

人J5 了解社會上有不同的群體和文化,尊重並欣賞其差異。

2013世界人權日國中版.ppt

*參考示例:

2013年世界人權日教材包「尊重差異 包容不同」(下載:https://2013humanrightsday.blogspot.com/

一、人J5整體說明:

社會上有各式各樣不同的群體,例如:客家人、閩南人、原住民族、伊斯蘭教徒、佛教徒、同性戀者等,因其血緣、種族、地域環境、宗教信仰、行為取向、性向等不同,所形成的文化亦不同。例如:伊斯蘭教徒視豬為不潔,故不食用。不同族群有不同禁忌,勉強不來。教師應引導學生了解這些不同群體及其文化,減少因不理解或誤解帶來的衝突,以寬容的態度尊重這些和我們不同的群體與文化,更進一步能欣賞多元文化所展現出來的豐富精彩樣貌。

二、人J5重要概念補充說明

1.什麼是「文化差異」?

每個民族或族群由於所處時空環境、生活經驗與生命歷程的不同,發展出不同的生活方式,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這種現象就是文化差異。文化差異的現象常出現於飲食、建築形式、服裝、交通工具、家庭組織、語言、風俗習慣及思想觀念等方面。

人J6 正視社會中的各種歧視,並採取行動來關懷與保護弱勢。

2011零歧視從我們開始.ppt

*參考示例:2011年世界人權日教材包「零歧視 從我們開始」

一、人J6整體說明:

有些人因存有既定想法,例如認為街友就是不努力、男性個性陰柔就是娘娘腔等偏見,進而採取排擠、羞辱、不公平對待等歧視行為,對特定群體產生了權益的損害,剝奪其生存空間,最終造成社會衝突,所有人都將共同承受惡果。例如:人們歧視肥胖者、老人、單身者、外籍移工,而建立不友善的制度,也可能導致當事人自尊降低、求職失利、婚姻受阻,甚至發生毆打、虐殺等仇恨性犯罪。偏見與歧視最極端的後果即是大屠殺,二次大戰時,納粹對猶太人、身心障礙者、同性戀的集體滅絕,南斯拉夫內戰時的種族清洗,都是如此。每一個人都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對他人產生偏見,教師應引導學生自我覺察,避免歧視行為產生,並主動關懷與保護弱勢(社會處境不利)。

二、人J6重要概念補充說明:

1.什麼是「弱勢」(社會處境不利)?

係指社經地位、教育程度較低,資源較少的群體,其發聲往往不被社會重視。例如:低收入戶者、獨居長者、失業者、街友、身心障礙者等。

人J7 探討違反人權的事件對個人、社區/部落、社會的影響,並提出改善策略或行動方案。

兒童幫助兒童一人一信送信到達佛.pdf

*參考示例:2010年世界人權日教材包「兒童幫助兒童 一人一信到『達佛』」

詳細說明:http://hre-tw.blogspot.com/p/q.html

2017世界人權日--尊重還是限制─我的隱私怎麼決定_國中版投影片.pptx

*參考示例:

2017世界人權日教材包(尊重還是限制───我的隱私怎麼決定?) https://2017humanrightsday.blogspot.com/

一、人J7整體說明:

人權的違反,必須被導正與救濟。教師應引導學生探討違反人權的事件,例如:人口販運、受剝削童工、不當勞動、隱私權受侵犯等,從真實的案例讓學生感受其對個人、社會的影響,並嘗試提出改善的策略,如:倡議行動、公民行動方案等。

二、人J7重要概念補充說明:

1.什麼是「行動方案」?

係指透過學習保障人權的資訊與管道,提出解決違反人權事件的方法或策略,進而組織與執行行動,不斷地修正行動,直到訴求獲得社會共識,最終能改善此違反人權的事件。例如:家暴事件發生時,可向法院申請保護令或請社會局協助安置。又如:發起倡議行動,為弱勢族群發聲等。

人J8 了解人身自由權,並具有自我保護的知能。

HR5.mp4
HR9.mp4

*參考影片:

沒有折磨 http://www.youthforhumanrights.tw/what-are-human-rights/videos/no-torture.html

沒有不公平的拘留http://www.youthforhumanrights.tw/what-are-human-rights/videos/no-unfair-detainment.html

影片出處:Youth for Human Rights International(YHRI)國際青少年人權協會及台灣分會 中華國際人權促進會

一、人J8整體說明: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的權利,也是公民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和享受其他權利的先決條件。在學校生活當中,孩子們嘻笑打罵,可能會發生把人反鎖在教室、關進廁所等情況,這便是妨害了他人的行動自由。而性騷擾、性侵害等事件,則是學生的身體遭受了他人的干預或侵犯。教師須引導學生了解這些侵害個人身體的情事,並學習如何保護自己。

二、人J8重要概念補充說明:

1.什麼是「人身自由權」?

係指人有按照自己的意思而身體自由行動不受約束、控制或妨礙的權利。我國《憲法》第8條明文規定:「人民身體之自由應予保障。」此包括身體的行動自由與身體的不受侵犯兩個層面。為避免國家濫用逮捕與拘禁的公權力,《憲法》第8條更明定若當事人被逮捕與拘禁超過24小時,人民可向法院要求提審;此外,也明定公權力要行使逮捕與拘禁、審問與處罰皆要遵守法定程序,若未依法律規定,人民可以拒絕之。

人J9 認識教育權、工作權與個人生涯發展的關係。

HR23.mp4
HR26.mp4

*參考影片:

工作者權利http://www.youthforhumanrights.tw/what-are-human-rights/videos/workers-rights.html

接受教育的權利 http://www.youthforhumanrights.tw/what-are-human-rights/videos/right-to-education.html

影片出處:Youth for Human Rights International(YHRI)國際青少年人權協會及台灣分會 中華國際人權促進會

*參考示例:CRC教育宣導研究教案二:人人都有受教權

https://crc.sfaa.gov.tw/crc_front/index.php?action=classification&uuid=150063de-4f75-437b-8a97-4963b9eda855


一、人J9整體說明:

個人的生涯發展,與其所受教育、工作有密切關係;若缺乏平等的教育機會,或工作上被剝削,或有不良的工作環境與條件,這些都會使個人的生涯發展受到影響;故法律保障每個人的教育權與工作權,使每個人有公平的生涯發展可能性。

教師可引導學生了解保障教育權與工作權的重要,並探索與其相關的社會議題,例如:中輟生與身心障礙者被拒絕入學,其教育權遭受剝奪,生涯發展也連帶被影響;同工不同酬、女性懷孕被迫失業,其工作權被侵害,導致生涯發展亦受阻礙。

二、人J9重要概念補充說明:

1.什麼是「教育權」?

係指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兒童權利公約》第28條提到兒童有受教育之權利,其所受教育至少在初級階段應是免費、義務性的。《憲法》第21條:「人民有受國民教育之權利與義務」。兒童所受的教育應能增進其一般文化知識,並使其能在機會平等的基礎上,發展其各種才能、個人判斷力、道德責任感與社會責任感,而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一分子。

2.什麼是「工作權」?

係指人民具有工作能力者,國家應予適當的工作機會,並保障就業及擇業自由的權利。《世界人權宣言》第23條:「凡人均享有工作、自由選擇就業、公正有利工作條件與失業保障之權」,《憲法》第152條:「人民具有工作能力者,國家應予以適當的工作機會」。工作權包括擁有選擇職業的自由、公正和合適的報酬、組織工會等權利,這樣的權利和個人生涯發展有密切關係。

人J10 了解人權的起源與歷史發展對人權維護的意義。

*參考影片:

人權的故事:人權的演進與由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PQ_uaiyYTE)

一、人J10整體說明:

人權並非自古即有的觀念或想法,是經過許多人的努力與社會改革才逐步被接受,進而在國內與國際的法律體制中建立保障之機制。透過認識人權的起源與歷史發展才會明白,要說出「我有人權」、「這是我的權利」並非容易的事,這可是經過了一番爭取與努力才有的。

因此,教師可搭配歷史課程加以探討,或是運用人權歷史事件或案例、相關人權文件或宣言,引導學生認識與思考人權的起源與歷史發展對人權維護的意義,鼓勵孩子更加珍惜,並持續維護人權。

二、人J10重要概念補充說明:

1.什麼是「人權的起源」?可由以下三方面來說明:

(1)人權思想的奠基:古代希臘、羅馬時期「自然法」思想提供了人權思想的哲學基礎。

(2)啟蒙運動的提倡:17、 18世紀的啟蒙運動喚醒人類理性,使人類覺知自由、尊嚴、價值、平等、民主與幸福的內在需求。

(3)人性尊嚴的實踐:人性尊嚴為人與生俱來的人性價值,具有普遍性、不可剝奪與不可讓渡性,逐步被接受與肯認。19、20 世紀以來,許多國家的憲法或世界性、區域性人權條約,都以保障「人性尊嚴」為依歸。

2.什麼是「人權的歷史發展」?

依時間的先後可分成下列階段,並逐漸擴充人權的範疇:

(1)自由權運動的發展:17世紀以來的「自然權利」和「社會契約」理論,到18世紀,更把生命、自由、財產等不可讓渡的天賦權利形諸於各國的重要歷史革命文獻中,成為政府不可任意侵犯的權利,如:美國《獨立宣言》、法國《人與公民的權利宣言》。此時期重視公民與政治權利。

(2)社會權運動的發展:19世紀開始,貧富差距與剝削問題獲得社會正視,人權擴及為國家有保障人民權利的義務,而非僅要求國家不得侵犯人權,如:德國《威瑪憲法》。此時期重視經濟與社會權利。

(3)民族自決權與發展權的發展: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後,各地的殖民地獲解放,聯合國成立並公布《世界人權宣言》,逐步建立各種人權公約,而除前面提到的公民與政治權利和經濟與社會權利外,更納入民族自決權、發展權、和平權、繼承人類共同遺產權、民族平等權、環境權等。此後,人權觀念從個人人權延伸到集體人權,並朝向實現為全球性的規準,避免人類再發生違反人性的罪行。

人J11 運用資訊網絡了解人權相關組織與活動。

一、人J11整體說明:

國內外有許多與人權相關的組織與活動,可提供豐富的人權學習資源,教師應鼓勵學生運用科技媒體網路去尋找相關資訊,加強對人權組織與活動的認識與了解。

二、人J11重要概念補充說明:

1.有哪些相關的「人權組織」?

國內外的相關人權組織,例如:聯合國、國家人權博物館、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暨資源中心、臺灣人權促進會、國際特赦組織、臺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等,皆有提供人權資訊與相關活動。

2.如何引導學生認識「人權組織活動」?

可於各大入口網鍵入關鍵字,如:人權、human rights、人權教育、兒童人權、婦女人權,或鍵入相關人權議題,如:兒童虐待、種族歧視、外籍移工、難民、人口販運。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相關檢索,透過資料的閱讀與整理,了解人權組織概況,及其所推動或正在進行的活動。

人J12 理解貧窮、階級剝削的相互關係。

2016世界人權日7-9年級教學簡報.pptx

*參考示例:

2016年世界人權日教材包「我的幸福,誰的血汗?─童工辛酸知多少」 https://2016humanrightsday.blogspot.com/

一、人J12整體說明:

貧窮與階級剝削,很多時候是環環相扣、互為因果的,因此理解它們之間的關係相當重要。窮人遭受不公平、壓榨或是殘忍方式的利用或對待時,常常無力反抗,只能被迫接受,被剝削的結果只會讓自己更加貧窮,於是貧窮與階級剝削淪為惡性循環。

以童工問題為例,童工因家境貧窮必須工作賺錢,面對工作時間長、工作超過體力與心智負荷、暴露在危險和髒亂場所、沒有行動和休息自由、沒有合理薪資、不能上學等不公平的對待,童工卻無力逃離,只能繼續忍受資方的階級剝削,讓自己持續處於貧窮的境遇,永無翻身之日。

二、人J12重要概念補充說明:

1.什麼是「貧窮」?

係指經濟匱乏到連維持起碼生存條件都成問題的情況。貧窮的原因,往往是由社會結構不平等、工作機會或工資分配不均,或不合理的社會保障制度所導致。

2.什麼是「階級剝削」?

係指社會上享有政治權力、經濟所得和社會地位的優勢族群,掠奪或占有弱勢族群的勞動成果或財產,且視為自己努力的結果。被剝削者常因為缺乏維持生存所需的生活物質而陷入困境。

人J13 理解戰爭、和平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2018世界人權日(7-9年級)PPT.pptx

*參考示例:

2018年世界人權日教材包「人權七十大步走」。 https://2018humanrightsday.blogspot.com/

一、人J13整體說明:

從歷史事件中,我們可以了解戰爭的全面性破壞與殘酷,以及人類如何避免戰爭與追求和平的努力。戰爭讓無辜的人民與士兵失去生命權、醫療權、教育權、自由權的悲慘景況,與和平時期人們安居樂業並且享有人權保障的生活,兩者之間有如天壤之別。

雖然《世界人權宣言》已誕生數十年,但是國際戰事迄今未停止過,難民問題更是雪上加霜。教師可引導學生藉由《世界人權宣言》、難民與移民、敘利亞內戰、羅興亞人遭受種族清洗、武器遺禍等議題來探討戰爭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理解致力於和平的重要。

二、人J13重要概念補充說明:

1.什麼是「戰爭」?

係指強勢者為了贏得自己的利益而施用軍事武力殺傷他人生命或毀損他人財產的手段,包括:向對方施予強迫性的影響、約束,或直接施行暴力侵犯,而造成無辜善良的人受到家破人亡的傷害。

2.什麼是「和平」?

係指人們以不敵視他人的方式,不使用武力侵略,而以協調方式處理糾紛,在有效的控制下,共同解除武裝措施,而獲致雙方利益的狀態。和平權利是國際條約非常重視的部分,例如:《聯合國憲章》賦予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有責任營造和平,斷定任何暴力之威脅、破壞或侵略行為是否存在,並做出維護國際間非暴力方式及安全的建議和抉擇。

人J14 了解世界人權宣言對人權的維護與保障。

2018世界人權日(7-9年級)PPT.pptx

*參考示例:

2018年世界人權日教材包「人權七十大步走」。 https://2018humanrightsday.blogspot.com/

*參考教材:

繪本1:《世界人權宣言》

ISBN:9789575883324 作者:國際特赦組織日本分部 譯者: 漢聲雜誌 出版社:英文漢聲。

繪本2:《人人生而自由》

ISBN:9789570833294 作者:洪蘭與國際特赦組織合作出版 繪者:John Burningham等29位畫家,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

https://www.un.org/zh/universal-declaration-human-rights/

一、人J14整體說明:

人權是普世價值,聯合國的《世界人權宣言》明確列出各項基本人權,成為人權發展的重要基礎,其後所訂定的人權法案、人權條約,與許多國家的憲法及其國內的法律制度,都採納了此宣言所宣示的原則。《世界人權宣言》至今持續仍對人權的維護與保障帶來影響,教師應引導學生有所理解。

二、人J14重要概念補充說明:

1.什麼是「世界人權宣言」?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西元1939年-1945年),各地城市因戰爭成為廢墟,共有數千萬人挨餓、生病、無家可歸,甚至死於戰禍,二戰成為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二戰結束後,為了促進世界和平,防止迫害人權的事件再度發生,於是聯合國成立,愛蓮娜•羅斯福女士也帶領各國成員開始起草《世界人權宣言》。

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通過《世界人權宣言》,做為所有人民、所有國家努力實現人權的共同標準。這是史上第一份以全世界為範圍,說明「所有人類都應享有的權利」的文件,同時也是每個國家對保障人權的承諾。《世界人權宣言》是人權發展史上的重要文獻,在30條內容中揭示了人權的價值、平等原則、公民政治權利以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已成為許多重要國際公約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