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科

課程架構及組織


科任老師:蔡麗珍、吳毓錦


課程組成部分、概念及分析工具如下:

(a) 課程分兩部分。必修部分包括基本概念、微觀和宏觀經濟學的課題。選修部分包括兩個選修單元,學生必須選擇其一。

(b) 高中經濟課程包括微觀經濟學中的核心概念及技能,用作分析人的選擇,例如成本與價值、生產與消費。學生會討論專門化作為交易的基礎。基本的邊際分析將在廠商與生產的課題中引入。價格機制的介紹能讓學生了解到它是主要的資源分配機制之一。本科還會探討效率,學生在消費者和生產者盈餘概念的幫助下將更深入理解現實議題;在日常議題中經常出現的公平概念,透過有關收入不均的討論介紹給學生,幫助他們分析個案、社會問題和爭議。微觀經濟課題的重點是分析選擇的架構,包括社會制度如何利用誘因影響人類行為。

(c) 經濟整體的表現會影響個人的福祉。為幫助學生認識宏觀的經濟現象,課程內容包括對基本宏觀經濟模型和分析工具的介紹。本課程採用總供應-總需求模型分析總體經濟的表現,讓學生利用這工具,學習導致短期總體經濟波動的因素及政府政策對經濟的影響。此外,本課程採用貨幣數量論解釋通貨膨脹。這些工具讓學生能概括地分析宏觀經濟。至於貿易獲益的來源則會以比較優勢原理來說明。

(d) 選修部分共有兩個單元,其中一個單元對壟斷作進一步分析,並擴闊學生在競爭政策方面的知識;另一個單元則利用生產可能曲線對貿易理論作深入討論,並擴闊學生對經濟增長的認識。

資料來源: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經濟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