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both’s Vineyard; 拿伯的葡萄園

8/21/11 Sermon by Rev. Moses Ka-Un Li

拿伯的葡萄園 I Kings 21: 1-4,11-14

拿伯有個葡萄園,剛好在以色列國王亞哈的隔壁。有一天,亞哈王突然想在繁忙的公務生活中種種菜,所以就託人去與拿伯交涉,想要買下拿伯這塊土地,改成菜園。沒想到,拿伯說這是祖先留下來的產業,不能變賣。所以亞哈王心裡很鬱卒,整天躺在床上生氣,不吃也不喝。王后耶洗別知道後,很擔心丈夫的身體,於是想出一個詭計,讓她丈夫能得到這塊土地。她設計誣告拿伯,說他詛咒上帝和國王。當時在國王指派、控制的法庭裡,拿伯一點也無法為自己辯解,於是被判死刑,照猶太人的習俗,被群眾推到城門外,用石頭打死。拿伯死後,亞哈王就霸佔拿伯那塊葡萄園,將它變成自己的菜園。

這件事發生後,沒人敢指責國王及王后。然而,先知以利亞奉上帝的差遣,到正在菜園裡種菜的亞哈王面前,譴責他犯了十誡中的兩條(列王記上21:19),亦即「貪鄰舍的產業」及「殺人」(第十和第六誡),所以上帝要懲罰亞哈王,讓他死在拿伯死的地方。

從今天的故事,我們要思考三個問題:

A.家庭、社會倫理的形成

B.當社會沉淪、道德喪盡時,上帝如何拯救這個世界?

C.耶穌所宣揚的「上帝國」要如何改造這沉淪的社會?

讓我們再複習一下今天的故事:

亞哈王是一位能幹的國王,他即位後,為了防止日益強壯的亞蘭國(今日的敘利亞)侵犯自己的國家,就想出一個「走聯合路線」的辦法,也就是聯合弱小國家,一起來抵制強大的亞蘭國。首先,他娶西頓王的女兒耶洗別當王后,這有兩個好處:1.在同樣面臨強國的威脅下,比以色列更弱小的西頓國一定與自己一樣需要朋友。2.西頓是一個靠海的國家,而以色列則是個內陸國,如果兩國簽訂雙邊貿易條約,則以色列的農產品可以從西頓出口,銷售到地中海各國,這樣人民的生活就會獲得改善。

果然,兩國互有邦交後,亞哈王就從西頓進口象牙,蓋了一座前所未有的象牙宮殿,也建造了許多城鎮(列王記上22:39),所以一般百姓都很喜歡這個國王。但是,聖經作者的看法不同:「沒有人像亞哈那樣存心做上主看為邪惡的事;這都是由於他妻子耶洗別的煽惑。上主曾在以色列人面前把亞摩利人趕出這地方;亞哈卻跟亞摩利人一樣去拜偶像,犯了最可惡的罪。」(列王記上21: 25-26)

我們來看看以色列是如何一步一步沉淪的?

王后耶洗別是一位意志堅強又有野心的女性,自從嫁到以色列後,她不但不像路得一樣,告白以色列的上帝是自己的上帝,以色列的子民是自己的子民,反而將西頓故鄉的偶像全部移植到迦南地。她的父親西頓王是一位祭司,從小她就看到她的父親如何應用政治力量、國家機器、司法單位,去配合迷信的宗教信仰,來麻醉和控制百姓的心靈,混淆社會價值,以確保自己的王位。所以她認為將來以色列全國百姓若能全部敬拜她從西頓引進的偶像,那麼她丈夫亞哈王的王位也一樣會屹立不搖。

愚蠢又固執的婦人有誰能得到呢?我想,亞哈王全得到了!耶洗別在以色列做了些什麼呢?

第一、她利用王后的地位,在以色列全境設立偶像的神廟。總共多少呢?詳細數目我們無法得知,但是主持神廟的假先知、假祭司中,至少有四百五十個巴力的先知和四百個亞舍拉女神的先知,這些人平時是由耶洗別王后所供養,當然也供她使喚(列王記上18:19)。

第二、她也在民間設立她的耳目,也就是現在所謂的情治單位。她讓百姓檢舉耶和華宗教的祭司和先知,抓到後,不是砍頭就是關在監獄裡。有一個敬畏耶和華的俄巴底,是亞哈王的管家,他利用自己的職權,在耶洗別殺害耶和華先知時,將一百個先知藏在洞裡,並且供給他們食物和水(列王記上18:4)。這個義舉意義重大,因為當亞哈王和耶洗別王朝被消滅時,耶和華崇拜的祭司系統才不至於中斷。

第三、在人類的歷史上,不時出現許多想利用政治資源,或國家機器去消滅基督信仰者。第一波是主後六十年的尼祿皇帝,他迫害基督徒的惡行,眾人皆知。主後一百年,又出現一個羅馬皇帝多米田 (Domitian, 51-96 AD),他不僅豎立自己的雕像,要人民膜拜,而且迫害許多基督徒;幸好,不久因遭人暗殺,才中止這第二波的迫害基督徒運動。所以不管是尼祿、多米田,或是後來的希特勒,都是向耶洗別學習的後輩,然而,歷史也證明:每一次宗教迫害後,反而都會帶來宗教的大復興。

因為猶太人的基本價值在亞哈王任內加速被消滅,這是耶和華所不容許的,因此亞哈王這個家族很快的便由歷史上完全消失(列王記上21:21-24)。常言道:「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我們的父母也曾警告過:「有一好就無二好」。亞哈王因為採取聯合陣線的策略,便漸漸地喪失了原來的立場和價值;他把以色列立國的根基--摩西五經的教訓拋在腦後,全盤傾向王后由西頓引進的偶像崇拜。這是兩套完全不同價值體系的宗教信仰,所以本質不同,無法共存。

現在來看看宗教信仰及家庭、社會倫理的形成有何關係?

A、家庭、社會倫理的形成都與信仰有關係

不同的社會有不同的倫理、道德標準,這與人民腦海裡的宗教世界有關。俗語說:「細漢偷挽瓠,大漢偷牽牛。」,一個人的倫理道德都是在他成長的家庭中養成。假設一個小孩子偷摘了別人庭院裡的小瓠瓜回家時,父母不但不追查,不責備,反而稱讚自己的兒子聰明、勇敢,那不是鼓勵他長大後去當小偷、強盜嗎?猶太人都有極強烈的宗教信仰觀念,就是因為每個人從小就在自己家庭中耳濡目染所致;在一天的工作結束後,一家之主(通常是男性的長輩),就會聚集家人,一起誦讀摩西五經,或在歌聲中背誦十誡。這種「生活化的敬拜」,最容易將聖經深化在家庭中每一個份子的心靈上,特別是年幼者。如果亞哈或耶洗別從小就背誦過第十誡:「不可貪戀人的房屋;也不可貪戀人的妻子、僕婢、牛驢,並他一切所有的」(出埃及記20:17),那麼他們犯罪的可能性就會降低;一個人如果從小就有這種經文的記憶,長大了又會不斷提醒自己,這種人當然會遠離罪惡。

列王紀的作者,就是以「拿伯的葡萄園被國王侵佔」這個故事,來凸顯當時社會倫理道德的失落,而一個失落的時代,往往是從一個失落的家庭開始。亞哈王身為一個男人,並沒有把猶太人最根本的家庭道德守住;他眼中最有價值的成就不是復興祖先已流失的信仰,也不是想辦法讓全國人民敬畏耶和華上帝;相反的,他所追求的目標只是帝國的強大和人民的富足,不管用什麼方法!所以在基本價值扭曲的情況下,「不擇手段去擷取所需」已變成了社會風氣。

當耶洗別把信送到民間的長老,要他們在法庭上做偽證,誣告拿伯時,沒有一個長老提出異議,反而一同淪為集體犯罪的工具。從這點可知:當時社會公義(social justice)和社會良知(consciousness)這兩帖防患君主獨裁的藥也不靈了!這時要怎麼辦呢?

B、當社會沉淪、道德喪盡時,上帝如何拯救這個世界?

在舊約時代,上帝會差遣祂的使者去警告、勸勉,若百姓悔改,祂會及時收回懲罰,改為祝福;在新約時代,祂則差遣耶穌,親自來到世間,為人類開一條活路。例如所多瑪、蛾摩拉,上帝派去警告的使者遇到羅得,因羅得的善意款待,便告知羅得逃命的方法,讓他們一家人得以留存;又如被大魚吞食的約拿到尼尼微城傳揚上帝的審判,一但百姓悔改認罪,上帝就收回祂的懲罰。然而,挪亞在建好方舟後,苦口婆心地勸告百姓進入方舟,以求在大水中保留自己的生命;但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最後在大水過後,只留下了挪亞一家八口。

我們常在舊約聖經中讀到:「約沙法像他父親亞撒一樣,總不偏離,做上主認為對的事。可是,他並沒有廢除丘上的神廟;人民仍然在那裏獻祭燒香。」(列王記上22:43)這些「丘上的神廟」是什麼?就是我們所說的土地公、有應公等這些民間宗教的神祇。自有文明以來,人類就有敬拜神祇的習俗;人們不去尋求真神、追求真理,卻只滿足於這些微末的宗教,所謂「有吃有行氣、有拜有保庇」,就是這個道理。許多民間宗教的信仰者會來歸信基督,原因就是這本聖經。民間宗教讀的是善書,裡面沒高深的教義,一般多是勸人為善的箴言而已。

基督教就是奠基於這本聖經。我們許多人剛從退修會回來,講員盧俊義牧師所說的話中,我記得最深刻的一句是:「若有人宣稱他全部了解這本聖經,他本身就是異端」;還有,盧牧師也一直提醒我們:「若聖經看不懂的,就要去問牧師。」因此我很期待兄姊從退修會回來後,能開始每天讀一段聖經,有看不懂的,就來問牧師(包括盧榮富牧師和Mike Johnson傳道),牧師會和你一起討論;這樣做,不但會幫助你,也會幫助牧師進步。

上帝要拯救這個世界,就是用「道」 ─ 祂的話語。

C.耶穌所宣揚的上帝國,要如何改造這沉淪的社會?

經由幾次對人類的全面性毀滅(例如挪亞的大水及所多瑪、蛾摩拉的天火),上帝雖然可以一時斷絕罪惡的縱橫氾濫,但無法讓罪惡斷根。因為邪惡的總源頭 ─ 撒但,還在地面遊行,尋找可吞食的對象(彼得前書5:8);只要撒但尚未被囚禁在火湖,去牠應該去的地方,這個世界就不會有安寧的日子。要到審判之後,「那迷惑他們的魔鬼被扔在硫磺的火湖裡,就是獸和假先知所在的地方。他們必晝夜受痛苦,直到永永遠遠。」(啟示錄 20:10)

但是,我們還在等候 主來的日子,在 主尚未來臨之前,我們注定要在這世上與撒但鬥爭。憑著人受造的材質,是鬥不過邪靈的,更遑論邪靈的魔頭-撒但,因為人受造的材質本來就比天使略遜一些(詩篇 8:5),所以我們所倚靠的就是基督的寶血(救恩)與上帝所賞睗的新生命。當我們接受耶穌時,天父上帝將祂的一部分材質賜給祂的子女,讓我們憑著與上帝同一材質的新生命,在世間與魔鬼爭戰。由基督所統帥的大軍與撒但所控制的幽暗權勢,注定最後要做一場決戰。那麼,我們能做的是什麼?就是要與眾基督徒聯合加入上帝國的軍隊,在世間日日與魔鬼爭戰。

最後我們來看保羅怎樣形容上帝國的社會倫理:

帖撒羅尼迦前書5:13-18說:「你們自己也要和睦相處。 弟兄姊妹們,我們勸你們,要警告懶惰的人,鼓勵灰心的人,扶助軟弱的人,耐心待每一個人。 要謹慎,誰都不可以惡報惡,要常常彼此關心,為別人的好處著想。要常常喜樂,常常禱告,在任何環境中都要感謝。這是上帝為你們這些屬於基督耶穌的人所定的旨意。」這是聖經中描述最完全的上帝國社會倫理,這種上帝國的社會倫理能否實現是決定於每個基督徒生命的彰顯;當每個連結於主的基督徒在社會裡發揮他的生命力到最完美、最榮耀的時候,上帝國就完全降臨了。其實,上帝國早就已降臨在人間了,只是還不完全,尚不完美,所以我們才要不時誦讀主禱文,提醒自己,要讓上帝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最後,讓我們來看保羅留給我們的「聖徒的品德」:「愛人要真誠。要厭棄邪惡,持守良善。要以手足之情相親相愛;要竭誠互相敬重。不要懶惰,要努力工作,以火熱的心事奉主。在盼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禱告要恆切。要讓貧窮的弟兄分享你所有的;要接待異鄉人。要祝福迫害你的人;是的,要祝福,不要詛咒。要跟喜樂的人同喜樂,跟哭泣的人同哭泣。無論對甚麼人,要同心彼此關懷。不要心驕氣傲,倒要俯就卑微;也不要自以為聰明。不要以惡報惡;大家看為美好的事,要踴躍去做。要盡你的全力跟大家和睦相處。朋友們,不可為自己復仇,寧可讓上帝的忿怒替你伸冤,因為聖經說:「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聖經又說:「如果你的仇敵餓了,就給他吃,渴了,就給他喝;你這樣做會使他羞慚交加。」所以,不要被惡所勝,要以善勝惡。」(羅馬書12:9-21)

我們若能在日常生活上遵行這些品德,用這些話日日反省自己,讓自己時常保持在 主裡,那麼「基督徒在世上如何建立上帝國去改造這沉淪的社會?」就有明顯的答案了!